·中呂·快活三過朝天子 賞春
胡祗遹
梨花白雪飄,杏艷紫霞消。柳絲舞困小蠻腰。顯得東風惡。野橋,路迢,一弄兒春光鬧。夜來微雨灑芳郊,綠遍江南草。蹇驢山翁,輕衫烏帽,醉模糊歸去好。杖藜頭酒銚,花梢上月高,任拍手兒童笑。
這支曲子破題先寫與凡艷不同的梨花飄如白雪,和所描繪的人的情趣諧和一致。接寫杏花怒放,燦如紫霞的色彩開始消褪了。垂柳枝條便悠悠下垂,碧玉妝成,搖漾多姿。白居易詩云: “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這里即是用小蠻腰形容柳條在東風吹拂下那種婀娜多姿的神態。“顯得東風惡”,這句包攬前三句,正是由于“東風惡”,梨花飄如白雪,杏花紅紅白白,柳條婆娑起舞,異態紛呈,繪出了一幅美麗的春景圖。這里,“惡” (wu)既有猛的意思,表示東風勁吹,迎來了萬紫千紅的春天,如賀鑄《謁金門》: “歷歷短墻沙外泊,東風晚來惡”;但更有“惡憐”的意思,即表示痛惜深愛,如黃庭堅《憾庭竹》: “空恁惡憐伊,風日損花枝”。總之,“惡”,在這里是“好”之反言。如此大好春光,皆出于春風的吹拂?!盎拔餅榍樗肌保瑢訉幽懘壕昂?,至此才微微透出人的感情,暗點到題目的“賞”字,水到渠成地引出了下半來。
“野橋,路迢,一弄兒春光鬧。”景中有人,呼之欲出。這人,他走出村莊,跨過野橋,前面還是路遠迢迢。不過他游興正濃,直覺得“一弄兒春光鬧”。“一弄兒”,猶言所有的,或一味的。但這里妙在一個“鬧”字?!按汗怍[”源于宋祁《玉樓春》 “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個“鬧”字寫出了“真景物真感情”,“意境全出”,就由于它把春光表現得生動蓬勃,色彩鮮明。
“夜來微雨灑芳郊,綠遍江南草。”上句是眼前真實的所見所感,下句含有想象的成分?!熬G遍江南草”,眼雖不能盡見,既然“一弄兒春光鬧”,廣袤的江南大地自然也綠遍了。這想象是合理的。景中寓情,這幾句話都隱藏著人的喜悅情懷。
但直到此刻,賞春者的形象才正面顯現出來。蹇(jian)驢,跛足的驢。山翁,即山簡,字季倫,晉時人,好酒。李白《襄陽歌》: “傍人借問笑何事?笑殺山公醉似泥?!痹鐣觼y,前代仕宦和當代儒者,多息影林泉。這以山簡自喻,“輕衫烏帽” “醉模糊”的賞春者,看來絕非山野人物。
“杖藜頭酒銚”,野外春游,酒醉模糊,此刻他杖藜上擔著烹酒器歸來了!杖藜,即藜杖,藜莖所做的杖。銚(diao),吊子,一種有柄有流的小烹器。蘇軾《試院煎茶》詩: “且學公家作茗飲,磚爐石銚行相隨?!?/p>
最后兩句一寫時間: “花梢上月高”;一寫回到村中情景: “任拍手兒童笑”。兒童看到這位“輕衫烏帽”,騎在一頭蹇驢上,肩頭上的藜杖擔著酒吊子,醉得東倒西歪的人,怎能不拍手笑!但這位“山翁”卻是一任他們笑去,毫不在乎,一個“任”字,比“歸去山翁應倒載,闌街拍手笑兒童” (蘇軾《浣溪沙》),耐人尋味多了。
以“賞春”為題材的作品,元散曲中頗多見,但把春寫得像這樣活潑、燦爛,風光如畫,尤其景中之人栩栩如在眼前,而從這人的形象中又隱隱透出仕路坎坷的元代社會現實的作品,更難能可貴。
上一篇:中呂·喜春來春宴(四首)·元好問|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中呂·朝天子贈王玉英·夏庭芝|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