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諸葛伯山贍軍贈別韻》言情贈友詩歌
歙維群山囿②,漫仕富英杰③;
清標照人寒④,玉筍森積雪⑤。
嗟余獨委瑣,無用等木屑;
又如道旁李,味苦不堪折。
歸舟坐成泛,去馬亦已刷。
三年風波險,盡付一笑閱。
惟君同懷抱,各坐天機拙⑥。
我家鴟夷子⑦,竹帛照吳越⑧;
云仍無肖似⑨,頫首愧前哲(10)。
若家臥龍公(11),事業管蕭埒(12);
期君踵祖武(13),勿惜兒女別。
言狂舉白浮(14),醉倒霜松折(15)。
紹興三十年(1160),范成大調離徽州新安戶曹任歸里。臨行前夕,在餞別的宴席上,徽州贍軍諸葛伯山作了一首贈別的詩給范成大,范成大便即席和了這首詩作為酬答。次韻,即依諸葛伯山贈詩的原韻而和之的意思。
這首五言古詩,主要有三層意思。
從首句至“味苦不堪折”八句為第一段,稱贊徽州地靈人杰而自愧弗如。前四句是說,徽州歙縣一帶群山聚萃,藏龍臥虎,極富“英杰”之士,徽州府的同僚,也都是一些深諳窮達之理、不以名利為重的人; 而且這些“英杰”之士品格高尚,其凜然正氣令人發寒生畏; “玉筍”句兼有才多,器美、格清三層意思,言其多如筍,其美如玉,其品格之高潔如雪。“嗟余”四句筆鋒轉回到自己。詩人感到,在這么多“英杰”面前,自己顯得多么委瑣鄙俗,量狹材小,沒有什么用途。“無用等木屑”句,用晉人陶侃的故事:陶侃造船,連竹頭、木屑都不讓丟棄。當時人不解,后來果然都得其用(以木屑鋪濕地)。范成大在這里運用這個典故,而用意卻恰恰相反,是“無用”或有用也不大的意思。“又如道旁李”二句,用晉人王戎的故事: 王戎幼時與群兒游玩,見道旁一樹李子,群兒競相去摘食,只有他不動。別人問他,他說:路邊的李子能存留這么多在樹上,那味道還用說嗎?肯定是苦的。別人一嘗,果如其言。范成大運用這個典故,比喻自己無美材或材不堪用,是自謙的意思。
從“歸舟坐成泛”至“勿惜兒女別”為第二段,從臨別將行說到兩人的友誼、兩人的祖輩并借以自勵和互勉。“歸舟” 四句是說: 我離別此地歸家的行裝已經打點好了,隨時都可起行。回顧在這里為官幾年所經歷的種種驚險風波,現在我全都一笑置之,不以為意。這里的 “三年”,疑為 “五年”之誤,范成大自紹興二十六年春拜新安戶曹,至紹興三十年冬季才離任歸里,前后整整五年。“惟君”二句是說: 在眾多同僚中,只有您諸葛君同我志趣相同,交情最深,都是因為沒有機巧譎詐而長期得不到提升的人 (古時地方官一般三年一任,而范成大卻在這里連任了五年。諸葛伯山想必也是如此)。“我家” 四句,緬懷先輩的業績,深感己所不及而慚愧不安。范成大與范蠡同姓,故把他視為自己的遠祖。范蠡曾輔佐越王勾踐刻苦圖強,滅了吳國,報了越王兩代的大仇,功成后泛舟五湖,逸樂而終,是封建士大夫所崇拜的功成身退的典型,至今光照吳越,名垂環宇。范成大既把范蠡視為祖輩,并為自己不能 “肖似”先祖而慚愧,可見他的理想,也是要以范蠡為榜樣,輔佐宋天子滅金報仇,為國家建功立業。“若家” 四句,勉勵諸葛伯山,希望他承繼祖業,光大家聲。諸葛亮是三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封建士大夫所羨慕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楷模。諸葛伯山與諸葛亮同姓,所以順便把他作為“若家”的先祖,希望他發揚諸葛亮的風標,干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來,而不要為眼前朋友暫時的離別而消沉傷感,兒女情長。在這里,范成大以一個并不是因為擢升而離任者的身分,在人們寫濫了的賦別詩中,一反萎靡頹喪的俗套,說出了如此積極上進的話,這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最后兩句為第三段,寫他們在餞別的宴席上互相罰酒痛飲,一醉方休的情景。從這兩句詩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他們兩人的交情非同尋常。因為 “酒逢知己千杯少”,如果不是知己之交,他們是不會這樣開懷暢飲的。
這首詩的第一段只是一般酬答詩中泛泛的應酬語,沒有什么可以值得稱道的地方。至第二段,思想境界愈轉愈高,借先祖 “前哲”來自勵并互勉,把建功立業的事業理想放在朋友別情之上,表現了積極上進的用世思想和健康樂觀的人生態度,這正是這首詩的可貴之處。
注釋
①諸葛伯山:不詳。贍軍: 官職名。宋時州府設贍軍酒庫,專營釀酒專賣,以助軍餉,監之以官,故名贍軍。②歙: 縣名,在安徽省東南部,新安江上游。此處指徽州一帶。囿: 聚萃。③漫仕: 指不熱衷功名利祿、做官只是聊且為之的人。④清標: 高雅的風標、氣度、品格。⑤玉筍: 比喻才士眾多。唐李宗閔“典貢舉,所取多知名士……世謂之玉筍。” (《新唐書》本傳》) ⑥坐: 因。天機拙: 指心地老實,不會機巧譎詐。⑦鴟夷子: 春秋時越國大夫范蠡,助越王勾踐滅吳,報越之世仇。后游齊國,改稱鴟夷子皮。⑧竹帛: 本指書籍,此謂書寫在史籍上的功勛、業績。⑨云仍: 云孫仍孫,指世代很遠的后裔。⑩頫: 同“俯”。前哲: 先輩賢哲。(11)臥龍公: 即諸葛亮。(12)管蕭: 管指管仲,春秋時齊桓公卿相,助其成就霸業; 蕭謂蕭何,漢高祖劉邦的開國功臣,助其建立漢朝,并制訂法律和其他典章制度。埒: 相等,一樣。(13)踵祖武: 承繼祖輩的風道、傳統。(14)舉白浮: 指罰酒痛飲。《說苑·善說》: “魏文侯與大夫飲酒,使公乘不仁為觴政,曰: ‘飲不盡爵者,浮以大白。’文侯飲不盡爵,公乘不仁舉白浮君。”(15)霜松折: 喻人之醉倒。
上一篇:《擬古贈陳子昂》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溱洧(鄭風)》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