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徐陵》言情贈友詩歌
故人倘思我②,及此平生時③。
莫待山陽路④,空聞吹笛悲⑤。
庾信和徐陵有父子兩代的情誼,都曾在東宮任職。庾信少而聰敏,博聞強記,十五歲,侍梁昭明太子蕭統東宮講讀,頗受推重。蕭統早逝。晉安王蕭綱繼立為皇太子,“好作艷詩,境內化之”。(唐劉肅 《大唐新語》 ) 這時,庾信、徐陵俱仕東宮,為抄撰學士,相互唱和,過從甚密。由于共同追求綺麗的詩風,在當時文壇引起很大反響,對號稱宮體的艷詩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北史·庾信傳》 稱: “(庾信) 父肩吾為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記。東海徐摛為右衛率 (掌太子儀衛) 。子陵及信,并為抄撰學士。父子東宮,出入禁闥,恩私莫與比隆。既文并綺艷,故世號為徐庾體焉。當時后進,競相模范。每有一文,都下莫不傳誦?!卑此螄烙?《滄浪詩話·詩體》 的解釋,所謂 “徐庾體”,乃專指徐陵、庾信二人,沒有把徐摛、庾肩吾包括在內。無論如何,徐陵和庾信這一對青年人的友誼,在這時已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梁武帝中大同六年 (534),北魏分裂為西魏和東魏,東魏與梁通和,太清三年 (549),徐陵乃作為友好使者到了東魏的都城洛陽。恰巧這時梁朝侯景作亂,京師建康淪落,東魏亦禪位于北齊,徐陵于是被拘留,不得返回朝廷。及梁元帝承制于江陵,雖與北齊通使,但徐陵屢屢要求回朝復命,總不獲允。因此他對喪失家國流落異地的辛酸滋味,自當深有體會。
無獨有偶。庾信于梁元帝承圣三年 (554)也出使西魏,到了長安,而西魏卻在這時攻陷了江陵,庾信亦被拘留,欲歸不能。他們兩人的命運,何其相似乃爾。
徐陵比庾信幸運。在西魏攻陷江陵之后,翌年 (555) 五月,北齊欲將太清元年 (547) 為東魏俘獲的梁南豫州刺史、北征大都督蕭淵明送回南方,入嗣梁朝帝位,徐陵得乘機一道返回。陳受梁禪,徐陵居位顯要,朝廷詔策,皆出其手,業高名輩,并成一代文宗。庾信雖在北方 “位望通顯”,但常作鄉關之思,無時或已,從此文風丕變,“不無危苦之辭,惟以悲哀為主” (庾信《哀江南賦·序》)了??梢哉f 《寄徐陵》這首五言四句的短詩,就是一個顯著的例證。
《寄徐陵》 是久羈異國的庾信向昔日的親密朋友傾訴渴念的心情。但卻從反面立論,以激起故人的情誼?!肮嗜颂人嘉摇钡囊粋€“倘”字,卻隱含著譴責的意味。因為徐陵在南方,一直官運亨通,會不會一闊臉就變,把自己置諸腦后不去極力營救呢?按 《北史·庾信傳》 ,西魏禪位北周,陳朝與北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許還其舊國”,陳亦曾指名道姓要求把庾信放歸,但“惜而不遣”,未得允諾。徐陵在陳朝對此決策處何地位,史無明載,但徐陵預知此事則是在意料之中的。以徐、庾的友誼,不可能不加思念。當然,庾信也是相信他們過去的友誼有著堅實的基礎,所以不僅以“故人”呼之,還以竹林七賢中向秀與嵇康生死不渝的交誼來推論。
向秀和嵇康都是曹魏時正始年間的名士,情投意合,有著相同的志趣,嵇康因為不愿與實權派司馬氏集團同流合污、為虎作倀,因進行抵制,而慘遭殺害。后來,向秀路過嵇康舊居,聞其“鄰人有吹笛者,發聲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嘆”,乃援筆寫了一篇紙短情長、膾炙人口的 《思舊賦》,以寄托自己的哀思?!澳疥柭罚章劥档驯边@后兩句詩,即是借向秀寫《思舊賦》 的典故,讓徐陵在他活著的時候來解救他,不要待他死后再空寫于事無補的追念文章。徐陵是否收到這首詩? 又是作何反映?我們從庾信的 《徐報使來止得一見,似可略見端倪。詩曰:
一見還千里,相思那得論。更尋終不見,無異桃花源。
徐即徐陵。題意為徐陵曾派人來見庾信,但只見了一面,未及暢談,以至更加激起了他的相思之情,簡直弄得難以自持。試想一個人遠離家國,心境孤寂,空谷足音,已令欣喜,對老朋友特地派來的使者,自當更能慰藉自己靈魂上的創痛。但來去匆匆,情猶未盡,反而益發增添了悵惘之情?!案鼘そK不見”,說明他曾多次尋覓,可是到底沒有見著,心情的焦灼,不難想見。結句“無異桃花源”,乃是作者運用人人向往的桃源勝境這個典故,說明只可一而不可再,徒然令人神往。其感情的真摯,意味的深長,真可黯然銷魂。庾信歷經喪亂,平生蕭瑟,不再是紈绔子弟,也不再追求輕艷的詩風。在他被強留在北國時的作品,頗有國亡家破、熱戀故土的思想感情。清陳祚明 《采菽堂古詩選》評庾信曰:“北朝羈跡,實有難堪; 襄、漢淪亡,殊深悲慟。子山 (庾信字)驚才蓋代,身墮殊方,恨恨如亡,忽忽自失。生平歌詠,要皆激楚之音,悲涼之調?!崴阅繛榇蠹?,遠非矜容飾貌者所能擬似也。審其造情之本,究其琢句之長,豈特北朝一人,即亦六季鮮儷。”這不是拔高,鑒于庾信的《寄徐陵》、《徐報使來止得一見》 ,情真語摯,意境凄愴,朋友之道已與鄉國之思融為一體,加上其他膾炙人口的詩賦,其造詣已經到了六朝之頂峰,對陳祚明的評價,的確是當之無愧的。
注釋
①徐陵: 徐摛之子,字孝穆。梁簡文帝為皇太子時,陵與信俱為抄撰學士,文并綺艷, 號徐庾體。 庚信入北, 徐陵為陳武帝尚書左仆射,封建昌縣侯, 位至左光祿大夫,太子少傅。②故人: 老朋友,指徐陵。③平生時: 有生之年。④山陽路:系曹魏末年嵇康、呂安被殺之后,其友向秀悼念之地。⑤吹笛悲: 向秀途經山陽,作《思舊賦》, 其序曰: “鄰人有吹笛者, 發聲寥亮, 追思曩昔游宴之好, 感音而嘆, 故作賦云?!?/p>
上一篇:《唐多令》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寄蔡子華》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