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言情贈友詩歌
續殘香,留好夢,鴛瓦①不銷②霜重。千里月,五更寒,此情持問歡③。闌干角,蛛絲絡④,誰解護花鈴索⑤。乘宿醉,看梳頭,年時還記不⑥?
更漏子,又名 《無漏子》、《付金釵》、《翻翠袖》。古代用滴漏計時,夜間憑漏刻傳更,故名更漏。顧貞觀這首《更漏子》有“五更寒”句,基本詠調名本意。
這首《更漏子》,當是一首悼亡詞。描寫作者深夜思歡,追憶地下亡妻的孤寒、寂寥的感情。
“續殘香”說明時間的延長,目的是為了“留好夢”,也就是追憶與舊歡相處時美好的情景。然而,如今卻是“鴛瓦不銷霜重”,進一步烘托出凄涼的環境和氣氛。“霜重”況復“不銷”,這又突出了一個“寒”字。“千里月,五更寒”,是寫作者的孤凄境況。“千里”,指遙憶; “五更”,恰詠調名本意。可以想見,遙對“千里月”,清光亂人意; 尤其“五更”的梆聲,使人輾轉反側,通夜難眠。此時,在孤寂、凄冷中遙憶地下的親人,將真摯的友誼,眷戀的愛情,向誰人傾訴? “此情持問歡”,這句是詩眼,問得好,寫得十分巧妙。只有拿想念舊歡的離情來叩問舊歡,問她知道不知道?寫作者由舉頭望月到低頭懷人,思念黃泉下孤眠的親人、愛人,愈覺這霜重的寒更益發凄冷,以及個人幽獨的悲涼。朦朧的月色,慘淡的樹影,更加增添了迷茫之感。這憂思忡忡,刻寫出他們夫妻情深,永不相忘的真摯愛情。柳永 《憶帝京》 詞:“輾轉數行更,起了還重睡,畢竟不成眠,一夜長如歲。”和這首《更漏子》詞一樣,刻畫出愁夢總被頻頻驚醒的意境。
下片追憶從前和愛妻在一起生活時候的甜蜜情景。“闌干角,蛛絲絡”寫欄桿的角落里,蛛絲已經結成密網,突出愛妻去世后家事無人料理,頗為荒落,頓然而生不歇的憶念之情。“誰解護花鈴索”,此處的“解”有“理解”意。“誰解”是反詰,自然是說無人理解。此三句是說愛妻去世后,家中再沒有人知道(想著)去拉動鈴索而嚇跑鳥雀,來保護花枝了。這就進一步強調了對妻子愛之深、念之切。結末三句,“乘宿醉,看梳頭,年時還記不”?寫得頗有情致。是說作者當年曾乘著宿醉未醒,早起看愛妻梳頭,而今只能遙問:“那年那時的情景,你還記得不記得了?”把生離死別的悲哀,渲染得淋漓盡致。真可謂情真意切,感天動地! 與蘇軾的悼亡詞《江城子》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的情景,有頗多相近之處。
這首悼亡詞感情真摯,語言質樸,在藝術手法上,注重白描,如話家常;宛轉反復,心跡如見; 而以情取勝,則是它突出的藝術特色。
注釋
①鴛瓦: 《三國志》: “魏文帝夢兩瓦落地為鴛鴦。”后通稱配對之瓦為鴛鴦瓦。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有 “鴛鴦瓦冷霜華重”句。②不銷: 即不消,是說霜華尚未融化。③持問歡: 以離情相問所歡之人。古樂府: “風吹窗簾動,疑是所歡來。”或指舊歡,潘岳 《哀永逝》文: “昔同途兮今異世,憶舊歡兮增新悲。” ④蛛絲絡:是說蛛絲已結成網。⑤護花鈴索: 《開元遺事》: “寧王至春時,于后園中紉紅絲為繩,密綴金鈴,系于花梢之上,每有鳥鵲翔集,則令園吏掣鈴索以驚之。” ⑥不: 同否。“年時還記否”,是說那年那時的事還記得不?
上一篇:《春殘》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望月懷遠》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