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言情贈友詩歌
恨別
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攜手佳人①,和淚折殘紅。為問東風余幾許? 春縱在,與誰同? 隋堤②三月水溶溶; 背歸鴻,去吳中③; 回首彭城④,清泗與淮通。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⑤。
這是一首抒寫和友人相別的友情詞。
“天涯流落思無窮”,語意非常傷感,意即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在他鄉流落很不得意,因而憂愁的想法是很多的。“既相逢”,就是有朋友了,多好; 可是 “卻匆匆”,好友相處的時間太短了。“攜手佳人”,現在和好友攜手同行,“和淚折殘紅”,是流著淚,折花以留念,是要離別了。“殘紅”,一表時間是晚春,也以表當時情緒,傷別離,更因 “殘紅”而引起發問: “為問東風余幾許?” “東風”即春色,“余幾許”,還剩下多少,這是惜春。可是“春縱在,與誰同”?咱們離別了,你們和誰,我又和誰同賞呢?這就是 “恨別” 了。上片,就是以這兩小句作結,點出了題目 “恨別”。
下片,全寫自己與朋友別后的情感。
“隋堤三月水溶溶”。“隋堤”,指地方,“三月”指明時間。“水溶溶”,是所見的景色。“水溶溶”是水多可以引人游玩觀賞的形象。可是我不但不是在這兒觀賞 “水溶溶”之景,反而 “背歸鴻” ——春時,鴻雁北歸,而我卻背著它,去 “吳中” ,到南方的湖州去。雁北歸,我卻南去,心很不安,所以 “回首彭城” ,“回首”是依戀的形象。回頭看看我做了兩年太守的徐州吧: “清泗與淮通”。看到了清清的泗水與淮河相通。它們是相通的呀! 可是要用這兩河寄我離開后對你們無限的相思之淚,“千滴淚”,形容眼淚多,可就流不到楚江東,流不到湖州,就是 “不通”了。不通而彼此相思,恨何如之!所以這也是恨別的語言。
全詞第一句,既表了自己當時的處境和情緒,也給全詞定下了哀傷的基調。“春縱在,與誰同?”用問的語氣,使人自然答出 “無人同”的 “恨別”來。表現的方法是很好的。又用 “背歸鴻”以起意,真是想從天來。“回首彭城” ,見 “清泗與淮通” ,重在 “通”,因而想到了 “流不到楚江東” 的不“通” ,以表恨別,用字極妙。這些全似乎隨手拈來絲毫不費力氣,但卻自然形成,有行云流水之妙。是工力,也是天才; 是天才,也是工力。
注釋
①佳人:本意是美人,但詩詞上也多以象征君主、君子、友人。這首詞就是以之代友人的。王文誥 《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總案》卷十八: “元豐二年己未,……告下以詞部員外郎直史館知湖州軍州事,留別田叔通、寇元弼、石坦夫作《江城子》詞。”可知是別友人之作。三人俱不詳,可能是徐州的士紳,或留徐州的同僚。所以,詞的題目作《恨別》,或《別徐州》。②隋堤: 隋煬帝開通濟渠,沿河筑堤植柳,世人稱為隋堤。③吳中: 按地名,該是江蘇的吳縣,而這次是改知湖州。湖州,屬古吳郡,詩詞上多用古名,且“中”字和韻,所以這里稱‘吳郡’為“吳中”。若解為路過 “吳中”這地方,亦可。但目的地是湖州,故解為湖州好。④彭城: 傳說古彭祖封地,此詞即以指徐州。⑤江東: 即長江下流,本指江蘇、浙江一帶,這里指湖州。
上一篇:《江城子》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江陵愁望寄子安》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