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宮桂》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一《天咫》:“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chuàng)隨合。”
【釋義】古代傳說月中有蟾蜍、有桂樹,后人稱月為“蟾宮”,“蟾宮桂”指月中桂樹。《酉陽雜俎》又說:“或言月中蟾、桂,地影也;空處,水影也,此語差近。”“蟾宮桂”在元散曲中常用于寫“月”或?qū)懝鸹涞淖髌分小?/p>
【例句】①龍嘶貝闕珠,兔走蟾宮桂,萬傾滄波波浮天地。(鮮于必仁[中呂·普天樂]《洞庭秋月》)“兔走蟾宮桂”句形容映在波光粼粼的洞庭湖上的秋月,隨著水波蕩漾而搖曳生姿。②摘蟾宮丹桂扶疏,潮醉甲霞生暈。(周文質(zhì)[雙調(diào)·水仙子])作品詠婦女紅指甲,這里是寫她折桂花時,紅指甲在桂枝扶疏中顯得格外艷麗。“蟾宮桂”用以美稱桂樹。
上一篇:元曲典故《蟾宮標(biāo)格》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補(bǔ)代》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