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卿相》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史記》卷一百二十一《儒林列傳》:“及竇太后崩,武安侯田蚡為丞相,絀黃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學儒者數(shù)百人,而公孫弘以《春秋》,白衣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學士靡然鄉(xiāng)風矣。”又,五代·王定保《唐摭言》:“進士科,始于隋大業(yè)中,盛于貞觀、永徽之際,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可至歲貢常不減八九百人。其推重謂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同上又:“盧暉進士,自號白衣卿相。”又,宋·柳永詞《鶴沖天》:“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釋義】白衣是老百姓的衣服。唐代重進士試,中了進士不怕沒有高官做,因此當時人把應進士試的儒士,稱為“白衣公卿”,后來,人們將尚未做官的士人,尊稱為“白衣卿相”,這在元劇中,例子甚多。
【例句】①我歹殺呵,是國家白衣卿相,你豈敢戲弄我。(馬致遠雜劇《半夜雷轟薦福碑》第二折)張鎬道白,說自己好歹是個士人。②(府尹云)喚你來別無他事,這一位白衣卿相,是我的同窗故交,你把體面相見咱。(關漢卿雜劇《杜蕊娘智賞金線池》楔子)指未中第的秀才。③潑毛團好無禮也,小生不才殺波,也是個白衣卿相,今日用著你,故意的不晚。(鄭光祖《梅香騙翰林風月》第三折)白敏中怪太陽不下山。白衣卿相自稱,說不該對自己無禮。
上一篇:元曲典故《白虹貫日》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白衣送酒》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