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蓂莢更新》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竹書紀(jì)年·帝堯陶唐氏》:“又有草夾階而生,月朔始生一莢,月半而生十五莢,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莢,及晦而盡,月小則一莢焦而不落,名曰‘蓂莢’,一曰‘歷莢’。”
又,晉·葛洪《抱樸子·對俗》:“唐堯觀蓂莢以知月。”
【釋義】相傳堯時有一種草本植物,初一生一莢,其后每日生一莢,直到十五生十五莢。自十六始,每日落一莢。因而堯時人以此知道日子。蓂莢更新意為日月更新。
【例句】蓂莢更新,流光過隙。(施惠南戲《幽閨記》第三十五出《招贅仙郎》〔高陽臺〕)這兩句皆言時光消逝。
上一篇:元曲典故《蒙氏筆》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蓬萊島》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