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郎》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宋·莊綽《雞肋編》卷下:“韓世忠輕薄儒士,常目之為‘子曰’。主上聞之,因登時問曰:‘聞卿呼文士為子曰,是否?’世忠應曰:‘臣今已改。’上喜,以為其能崇儒。乃曰:‘今呼為萌兒矣。’上為之一笑?!庇?,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錄》卷十《談謔》:“胡秘監旦,學冠一時,而輕躁喜玩人。其在西掖也,嘗草《江仲甫升使額誥詞》云:‘歸馬華山之陽,朕雖無愧;放牛桃林之野,汝實有功。’蓋江小字芒兒,俚語以牧童為‘芒兒’?!?/p>
【釋義】宋元時,民間俚語稱牧童為芒兒或萌兒。韓世忠輕視儒士,稱之為“子曰”、“萌兒”;胡旦好謔,因江仲甫小字“芒兒”,所以有“歸馬”、“放牛”等謔詞。芒郎即芒兒。
【例句】①王鄉老執定瓦臺盤,趙忙郎抱著酒葫蘆。(睢景臣套曲[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哨遍])忙郎即芒郎。此寫劉邦還鄉時,村民忙碌的景象。②你教我住村舍伴芒郎,養皮袋住村坊。(高文秀雜劇《好酒趙元遇上皇》第一折[金盞兒])趙元喜酒,其父母叫他去村里莊兒上住,就沒有酒喝了。趙元卻說,雖住村中伴牧童,但村里也有村酒。③教這個牧童村叟蠢芒郎,到能夠暮登天子堂。(孔文卿雜劇《地藏王證東窗事犯》第一折[元和令])蠢芒郎是罵奸臣的話,因此劇科白失傳,故不知此奸臣是誰。
上一篇:元曲典故《能言陸賈》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苗而不秀》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