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降城》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史記》卷一百一十《匈奴列傳》:“是歲,漢使貳師將軍廣利西伐大宛,而令因桿將軍敖筑受降城。其冬,匈奴大雨雪,畜多饑寒死。兒?jiǎn)斡谀晟?,好殺伐,?guó)人多不安。左大都尉欲殺單于,使人間告漢曰:‘我欲殺單于降漢,漢遠(yuǎn),即兵來(lái)迎我,我即發(fā)?!酰瑵h聞此言,故筑受降城,猶以為遠(yuǎn)?!庇?,唐·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詩(shī):“回樂(lè)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釋義】漢武帝時(shí),屢與匈奴作戰(zhàn),在北地筑受降城,以接受敵兵投降。漢筑此城,原是左大都尉欲殺單于,希望漢朝到北方接應(yīng),以故漢筑此城,后在此城下發(fā)生不少戰(zhàn)事。此城故址在今內(nèi)蒙古烏拉特旗之北。至唐代,也在黃河以北筑三座受降城,故址在朔州、靈州、勝州。一為“受降”,再則也為絕敵南侵之路。歷代詩(shī)人在作品中常寫“受降城”,增添詩(shī)歌慷慨悲壯的氣勢(shì)。
【例句】坐擁貔貅鎮(zhèn)朔方,每臨塞下受降王。(白樸雜劇《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楔子)張守珪出場(chǎng)詩(shī)句。受降王自受降城化出,押韻之故。王則指番王。
上一篇:元曲典故《去馬來(lái)?!肥鞘裁匆馑紎|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商均德薄,丹朱不肖》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