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狩于河陽》|出典|釋義|例句
【出典】《春秋·僖公二十八年》:“天王狩于河陽。”《左傳》:“是會也,晉侯召王,以諸侯見,且使王狩。仲尼曰:以臣召君。”又,《史記》卷四《周本紀(jì)》:“二十年,晉文公召襄王,襄王會之河陽、踐土,諸侯畢朝,書諱曰‘天王狩于河陽’。”又,《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冬,晉侯會諸侯于溫,欲率之朝周。力未能,恐其有畔者,乃使人言周襄王,狩于河陽。壬申,遂率諸侯朝王于踐土。孔子讀史記至文公,曰‘諸侯無召王,王狩河陽者,《春秋》諱之也。”
【釋義】晉文公踐土之役后,欲霸天下,在會諸侯于溫之后,打算率諸侯去朝周王。但其威德還不足以服眾,怕做不到,所以請周襄王到河陽,他率諸侯在踐土朝見襄王。孔子說,《春秋》說“王狩河陽”是諱言,曲筆記之,因?yàn)橹T侯沒有權(quán)力召天王的原故。“狩”,巡狩之意,天子巡行諸侯之地。天王指周天子。
【例句】(白)……晉文公會諸侯踐土,天王狩于河陽。(柯丹邱南戲《荊釵記》第十七出《春科》[黃鶯兒])王十朋考試時論春秋霸業(yè),敘晉文公功績,但天王狩河陽事,實(shí)為晉文公僭越之事。
上一篇:元曲典故《天爵》|出典|釋義|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天申(天申節(jié))》|出典|釋義|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