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墻》|出典|釋義|例句
【出典】《論語·季氏》:“孔子曰:‘……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
【釋義】季孫氏要攻打顓臾。冉有和季路是輔佐季孫氏的,因此事前去問孔子。孔子說季孫氏不能使遠人歸服,國內又分崩離析,他的憂患不在于顓臾,而在于他自己內部政治不修明。蕭墻,古時宮廷內作屏障的矮墻。蕭墻之內指內部。
【例句】①蕭墻外擁來搶去,筵席上似有如無,奏事處連忙的退了身軀,付能都堂中妝樣子。(張養浩〔中呂·朱履曲〕)小令中描寫了腐朽而虛偽的官場。“蕭墻外擁來搶去”是說這些官吏們職分內的事情不去辦理,卻忙著去爾虞我詐,爭權奪利。②算人生幾何,驚頭顱半皤,怕干惹蕭墻禍。(汪元亭〔中呂·朝天子〕《歸隱》)小令寫官場險惡,“怕干惹蕭墻禍”,意為怕做官得罪,“蕭墻禍”喻指官場內傾軋得禍。③只怕不知禍起蕭墻,你待興心亂朝綱。(孔文卿雜劇《地藏王證東窗事犯》第一折〔游四門〕)岳飛唱詞,指秦檜制造內亂。④咫尺舞破中原,禍起蕭墻。(王伯成雜劇《李太白貶夜郎》第一折〔鵲踏枝〕)禍起蕭墻指內亂。李白關心朝政,為此擔憂。
上一篇:元曲典故《二王》|出典|釋義|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蕭寺》|出典|釋義|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