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公樓》|出典|釋義|例句
【出典】宋·歐陽修《與吳正獻(xiàn)公書》:“某向以孤危之跡,當(dāng)群論洶涌之時,猶賴至公遏以清議,保全至此,恩德可量。”又,宋·洪皓《松漠紀(jì)聞》:“試闈用四柱,揭彩其上,目曰‘至公樓’,主文登之以觀試。”又,《元史》卷八十一《選舉志》:“第二場,舉人入院,依前搜檢,每十人一甲,序立至公堂下,作揖畢,頒題就試。”
【釋義】至公,科舉時代主考官的尊稱,意取最為公正的人。科舉時試院中的大堂稱為“至公堂”,而試院中搭一“至公樓”,主考官登樓,觀看諸生考試的情況。后來人們將“至公樓”代稱試院。
【例句】①脂粉叢里包藏著錦繡,從今后晚妝樓改做了至公樓。(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一折〔醋葫蘆么篇〕)張生高中,鶯鶯高興,因張生風(fēng)流多才,才說將妝樓改試院。②你若到至公樓占了鰲頭,則怕你金榜無名誓不休。(楊顯之雜劇《瀟湘雨》第一折〔賺煞〕)翠鸞怕崔甸士高中后“背親忘舊”。③他本望至公樓獨(dú)占鰲頭,今日向洞庭湖跳過了龍門。(尚仲賢雜劇《洞庭湖柳毅傳書》第三折〔集賢賓〕)這兩句對偶,詞意別有深意,很貼切。跳龍門本與占鰲頭同意,即應(yīng)試高中,今又作別意。④不想望至公樓春榜動,刬的等深秋。(關(guān)漢卿雜劇《錢大尹智勘緋衣夢》第二折[感皇恩])至公樓指試院。“深秋”指秋后決囚,意為本欲應(yīng)試,今被官司所累。
上一篇:元曲典故《臧倉毀孟軻》|出典|釋義|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舟楫》|出典|釋義|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