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不事二君》|出典|釋義|例句
【出典】《史記》卷八十二《田單傳》:“燕之初入齊,聞畫邑人王蠋賢,令軍中曰:‘環畫邑三十里無入’,以王蠋之故。已而使人謂蠋曰:‘齊人多高子之義,吾以子為將,封子萬家。’蠋固謝。燕人曰:‘子不聽,吾引三軍而屠畫邑。’王蠋曰:‘忠臣不事二君,貞女不更二夫。齊王不聽吾諫,故退而耕于野。國既破亡,吾不能存;今又劫之以兵為君將,是助桀為暴也。與其生而無義,固不如烹!’遂經其頸于樹枝,自奮絕脰而死。”
【釋義】“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嫁二夫”是古代民間語,也是小說、戲曲中常用的套語,原從《史記》出,是齊國賢人王蠋語,惟第二句稍作改動。
【例句】自古道: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嫁二夫。公公,休要寫。(高明南戲《琵琶記》第二十三出《代嘗湯藥》)五娘道白,阻止蔡公寫遺囑叫她改嫁。
上一篇:元曲典故《張鼎智量》|出典|釋義|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執伐(作伐、執柯)》|出典|釋義|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