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黃河潼關駐蹕》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星源來晉甸①,天險峙秦關②。
波涌方舟速③,威明古戍閑④。
萬民瞻鳳輦⑤,百職集鹓班⑥。
冬省經茲地⑦,移風先化頑⑧。
[注釋]
①星源: 指黃河,古代傳說黃河上通天河,故云。晉甸:晉地郊野。
②峙: 屹立,聳立。秦關:指潼關。
③方舟: 兩船并行,此指相并的大船。
④古戍: 古代設防之地,指潼關。閑: 閑適,不嚴加設防。
⑤瞻:看。鳳輦:皇帝的鑾駕。
⑥百職: 指皇帝周圍的各類官員。鹓(yuān):傳說為鳳一類的鳥。鹓班: 指朝官的行列。
⑦省(xǐng):察看,檢查,此指皇帝出外巡視。茲地:此地,指潼關。
⑧化頑: 教化頑兇。
【題解】
此詩選自《續潼關廳志·藝文志》。駐蹕:指帝王的車駕停留。蹕: 帝王出行時開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后用以泛指帝王出行的車駕。此詩是康熙皇帝巡幸陜西時由山西渡黃河到潼關而創作的。向淮《續潼關廳志》注云此詩作于 “康熙四十四年”(1705),但《清史稿》則記載為康熙四十二年(1703)十月啟鑾,十一月壬子次潼關。據此,可知此詩當寫于康熙四十二年十一月,《續潼關廳志》注釋為誤。
【簡析】
此詩一反吟詠潼關詩歌雄渾沉郁的風格,主要描寫了康熙皇帝圣駕幸臨潼關時儀仗羅列,旌旗蔽空蓋野,浩浩蕩蕩,前呼后擁,萬民爭睹,百官歡迎的莊嚴熱鬧場景,活現出作者自負得意而欲有所為的情態,表現了作者威明治世和移風化頑的自豪情懷。從詩歌內容看,康熙皇帝這次出行是從山西渡黃河到潼關的。
上一篇:《渡河西望有感》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下一篇:《滿庭芳·和人《潼關》》原文|題解|注釋|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