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雜志的朋友常說一句話:文章是逼出來的。這是經驗之談。有些作家的作品要等催逼才會出來,也是事實。
在我,卻總覺得要是沒有“題目”,便逼也逼不出來。特別是短短的隨筆之類,“題目”真真難找。
從來有“小題大做”之一說。現在我們也常常看見近乎“小題大做”的文章。不過我以為隨筆之類光景是倒過來“大題小做”的。
在這時代, “大題目”多得很。也有些人常在那里“大題小做”,把天大的事說得稀松平常,叫大家放下一百廿四個心,靜靜地去“等候五十年”。我的所謂“大題小做”不是這么一種作法。
我的意思是:大題不許大做,就只好小做做了。
而這“做”字就很難。太尖銳, 當然通不過;太含渾,就未免無聊;太嚴肅,就要流于呆板;而太幽默呢, 又恐怕讀者以為當真是一樁笑話。
所以就以自己的經驗而論, 則隨筆產生的過程是: 第一得題難,第二做得恰好難。雖然因為被“逼”著也寫了這么幾十篇,而每次都是一身大汗, 其不足觀, 自不待言。
不過特殊的時代常常會產生特殊的文體。而且并不是大家都像我那樣不濟事的,真真出色的“大題小做”的隨筆近來已經產生了不少。細心的讀者自然會咀嚼,不必我在這里多說。
本集所收,除《櫻花》及《鄰一》、《鄰二》等三篇是1929年的舊作外, 其余都是近兩年所寫。《故鄉(xiāng)雜記》三則本不算“正宗”的隨筆, 為的湊湊熱鬧,便也編了進去。
( 《茅盾散文集》, 天馬書店1933年版)
賞析 茅盾這篇為自己的散文集所寫的序,其實倒像是一篇關于文章題目“小、” “大”之辨的雜文,誠如作家所說, “特殊的年代常常會產生特殊的文體”,這“大題小做”就是茅盾在那文網密布,殺人如草不聞聲的黑暗的30年代,發(fā)明的一種“鉆網術”。這篇“自序”既是對黑暗時代的控訴,也是對自己戰(zhàn)斗經驗的總結。
所謂文章中的“小”、“大”之辨實際上是兩種人生觀、藝術觀之別。對文章寫法中歷來的“小題大做”之說,茅盾置諸未論,重點放在了“大題小做”上,茅盾對比了兩種“大題小做”:其一,是“把天大的事說得稀松平常”,以油滑為幽默,把隨筆、小品當作“小擺設”、麻醉品, “將屠戶的兇殘,使大家化為一笑”,“將粗獷的人心,磨得漸漸的平滑”,使青年“由粗暴而變?yōu)轱L雅”,或是“扮作黑頭,而實是真正的丑角的打諢”。此種態(tài)度顯然為茅盾所不取。茅盾同魯迅一樣,是主張“掙扎和戰(zhàn)斗的小品文”的,雖然非必是“一定非有‘世道人心’的大議論不可”,他說“我們應該創(chuàng)造新的小品文,使得小品文擺脫名士氣味,成為新時代的工具(《關于小品文》)。
茅盾是這樣主張的,也是這樣做的。收在《茅盾散文集》中的文章分為三輯,第一輯:文藝隨筆;第二輯:社會隨筆;第三輯:故鄉(xiāng)雜記。這三輯中,不論是談文藝,還是論社會,所觸及的雖是個別現象,揭示的卻常常是普遍規(guī)律,成為時代的映象、社會的寫真,大都能收到“借一斑略窺全豹, 以一目盡傳精神”的效果。對于茅盾的散文,今之人或不免以為是不能脫俗吧,但在1935年之際,郁達夫卻不這么認為,他說:“茅盾是早就從事寫作的人,惟其閱世深了,所以每不忘社會。他的觀察的周到,分析的清楚,是現代散文中最有實用的一種寫法,然而抒情煉句,妙語談玄,不是他之所長。試把他前期所作的小品和最近所作的切實的記載一比,就可以曉得他如何在利用他之所長而遺棄他之所短。中國若要社會進步,若要使文章和實生活發(fā)生關系,則像茅盾那樣的散文作家,多一個好一個,否則清談誤國,辭章極盛,國勢未免要趨于衰頹”。(《中國現代散文導論》 (下))這話是講得很中肯透徹,又是很沉痛的。
但是, “大題小做”要做得好,也不是容易的。茅盾以為一是主觀上要有明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所謂“經過訓練的頭腦”, “明了中國社會的全般面目”,能把握生活的脈搏和律動。下面這段話,茅盾雖是針對小說創(chuàng)作而言,然而亦可以看出茅盾對散文創(chuàng)作所抱的態(tài)度:“在橫的方面,如果對于社會生活的各環(huán)節(jié)茫無所知,在縱的方面,如果對于社會發(fā)展的方向看不清楚,那么, 你就很少可能在繁復的社會現象中恰好地選取了最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即具有深刻的思想的一事一物,做為短篇小說的題材”(《<茅盾選集> 自序》)。至于在客觀上,則有反動派的壓迫,鍛煉周納,羅織罪名,使作者常常陷于進退維谷的窘境:“太尖銳,當然通不過;太含混,就未免無聊;太嚴肅,就要流于呆板;而太幽默呢,又恐怕讀者以為當真是一樁笑話。”然而就像魯迅當年曾表示的那樣,談風云的人,風月也談得。茅盾同魯迅一樣,是善于“鉆文網”的好手,而“大題小做”便是茅盾和左翼進步文人在特殊年代所創(chuàng)制的特殊戰(zhàn)法,是反文化“圍剿”之出色表現,也是茅盾進步世界觀和戰(zhàn)斗文風之出色表現。
上一篇:《蘇氏族譜》引|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茫茫夜》序|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