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日觀
昔有朱買臣①,今有朱宣慰②。
兩個擔柴夫,并為朱紫貴。
【注釋】
①朱買臣:漢代吳縣人,初家貧,妻要求離去。武帝時任會稽太守、主爵都尉。②朱宣慰:即朱清(1237—1303),字澄叔,揚州崇明(今屬上海)人,歷仕江東宣慰使領海道糧運萬戶府事、河南參政、左丞。
【評說】
本詩選自周密《癸辛雜識續集》卷下、陳衍《元詩紀事》卷三四。
溫日觀(生卒年不詳),即僧子溫,俗姓溫,字仲言,號日觀,松江華亭(今屬上海)人,住杭州瑪瑙寺。性嗜酒,傲岸不羈,工詩,擅草書,專畫葡萄,人稱“溫葡萄”。《癸辛雜識續集》卷下:“日觀僧子溫善作墨葡萄,時書詩文句于上,或有可喜者。”
周密有一段記事,云:“(子溫)嘗在朱宣慰家作畫,訖,遂寫一詩在上,云:‘(略)’。朱老欣然曰:‘朱清果是賣蘆柴出身,和尚說得我著。’遂饋贐資五錠酬之。”(《癸辛雜識續集》卷下)就是這首詩的本事。溫日觀為朱宣慰所畫的是葡萄,初看似與詩的內容無關。其實,它們的內在聯系便在“色”字上。詩人運用相似聯想這種藝術想象方式,由葡萄的紫色聯系到朱宣慰“朱紫”的服色佩飾,又從朱宣慰聯想到漢代的朱買臣,因為他們都姓“朱”,有著少年清貧、晚年富貴的共同特點。作為畫家兼詩人的溫日觀,他在詩中寫到清貧與富貴的轉化,贊揚朱宣慰(也包括朱買臣)靠著自身奮進的精神,實現了這種轉化,也在言外寓有富貴毋忘貧賤的深意。全詩構思巧妙,意蘊深遠,絕非俗詩。
上一篇:《月畫》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杏花扇子》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