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鳳翰
罨畫春山隱列屏①,斜陽低襯凍陰清。
何人消盡閑滋味,萬樹梅花一草亭。
【注釋】
①罨(yan)畫:雜色的彩畫。白居易《草詞畢遇芍藥初開》詩:“疑香薰罨畫,似淚著燕脂?!?/p>
【評說】
本詩選自山東省博物館藏高鳳翰《梅花草亭圖》題詩。
高鳳翰(1683—1748),清代畫家,字西園,號南村,晚號南阜,自稱南阜山人、東海生、石頑老子、松懶道人、蘗琴老人等,膠州(今屬山東)人。能詩,工書畫篆刻,尤善山水花卉,不拘成法。嗜藏硯,收藏至千余方,并著有《硯史》。晚年因患風痹,右手癱瘓,自此以左手作書畫,并自號“尚左生”,所作書畫蒼勁依舊。曾官泰州巡鹽分司,久寓揚州,與金農、鄭板橋、高翔、李方膺等友善,相交甚密,且畫風相近,故而畫史上將他與“揚州八怪”并稱,或徑列“揚州八怪”之中。著有《南阜山人全集》。
古人言:“學圃之士必先種梅,且不厭多,他花有無多少皆不系重輕?!币栽伱吩娋渎劽牧皱?,就隱居孤山,居閣植梅,終日繞梅吟詠自適。元代畫家王冕,竟“樹梅花千樹”,隱九里山,結茅廬三間,自題為“梅花屋”。古代的文人學士歷來把植梅視作陶情勵操的舉動。只要我們對這一文化傳統有所了解,那么,高鳳翰的這幅《梅花草亭圖》也就不難理解了,再配上題畫詩,其意自應明朗。
彩畫中的群山時隱時現,起伏騰挪,引人入勝。寒冬的余威尚在,西下的斜陽無力低沉,更映襯出冬日的陰冷之氣。但是,這一切都抵擋不住春意的萌動。你看!山坡上東一撮,西一叢地冒出了嫩綠,近看還顯得稀疏,而遠觀卻是一片春意,正乃韓愈所謂“草色遙看近卻無”。在這料峭的春寒中,惟有梅花與之為伴,傲然挺立,凌寒開放,登臨山巔,極目四望,萬樹梅花匯成花的海洋,香氣四溢。表面上的熱鬧,是無論如何也掩飾不了它的落寞與孤寂的。寂寞空山中,獨自無人會,在這樣的現實社會中,有誰能盡情消受其中的滋味,感受到梅花所體現出來的精神力量? 畫中的萬樹梅花是孤獨的,但又是幸運的,因為它畢竟還有一兩位知音,山間草亭中的那位隱士不就正是嗎?這位隱士實乃畫家的自我形象,在現實生活之中,他又何處覓得同道呢?求之不得,便惟有放情山間,與梅為伴,激勵自我,不同俗于凡塵,以求得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脫,這才是“梅花草亭”的真意所在,令人為之贊嘆、神往。
上一篇:《題梅花圖軸》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夢仙草堂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