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琦
墮波隨影化,待月耐更闌①。
卻因螢火出,照見玉姿寒②。
【注釋】
①更闌:更深夜荊方干《元日》:“晨雞兩遍報更闌,刁斗無聲曉露干。” ②玉姿:美麗的姿態。唐·魚玄機《代人悼亡》:“曾睹夭桃想玉姿,帶風楊柳認蛾眉。”
【評說】
本詩選自日本東京河井荃廬氏藏改琦《荷花圖軸》題詩。
改琦(1774—1828),清代畫家,字伯蘊,號七薌,別號玉壺外史,回族,西域(今新疆)人,后寓居華亭(今上海松江)。工書法,擅畫人物,尤擅仕女,是清代著名的人物畫家,筆墨設色秀雅潔凈,風格淡雅秀逸。1816年曾作《紅樓夢圖詠》,名重一時。亦畫花卉、蘭竹、山水、花鳥。兼能詩詞,有《玉壺山房詞遜等。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亭亭玉立,香遠溢清,歷來是文人墨客的寵物。荷香之美要數晨昏,唐代詩人劉長卿曾有詩云:“荷香隨坐臥,湖色映晨昏。”(《留題李明府霅溪水堂》)現代散文大師朱自清的一篇《荷塘月色》可謂曲盡其妙,膾炙人口。作為一代學者,他的成功無不得益于豐厚的古典文學素養。作為畫家的改琦,他的畫作及題詩,更多的是憑借他對自然的敏感和內心體驗,從而使得這首題荷之作,別具特色。
芙蓉麗姿,古人美名曰“澤芝”,眼前之景絕不負此美名。青葉田田,競秀揚輝,或仰或俯,似低復昂,亭亭交倚,彌布水澤。嬌艷的荷花,高于碧葉,如紅妝美人凌波而舞。這些都足以令人流連忘返,而作者卻未從正面直接描摹,而是宕開一筆作虛寫,著力寫月夜荷影。“上星光而倒景,下龍鱗而隱波”(鮑照《芙蓉賦》),在明月星光晦暗的光線下,荷花綽約的風姿映墮于清流,微風過處,荷花的倒影被一道道波紋攪碎,而此時卻因風過而肆芳,沁人心脾。這一切只有在月出東山,朦朧的更深夜闌之際方可領略。此時,詩人正沉醉于“泛葉云布,映波赮熙”(晉·郭璞《芙蓉贊》)的美景,忽而眼前飄現的一兩點螢光,方牽引著他的視線轉移到實景上來。只見荷花泣露而立,倚風欲舞,近觀若星妃臨水,脈脈盈盈;遠望如峽女行云,朝朝暮暮,閑雅艷麗,令觀者終宵情猶未足……
作為畫作,光與影這些虛景是極難表現的,而這首題詩,虛實相生,以虛襯實,豐富了畫面的內涵和表現力,因而也就更耐人尋味。
上一篇:《題荷花圖軸》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鶴傍牡丹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