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己
曾向滄江看不真,卻因圖畫見精神。
何妨金粉資高格①,不用丹青點此身。
蒲葉岸長堪映帶,獲花叢晚好相親。
思量畫得勝籠得,野性由來不戀人。
【注釋】
①金粉:繪畫所用的金色粉末。
【評說】
本詩選自《全唐詩》卷八四四。
齊己(864—943?),晚唐著名詩僧,俗姓胡,名得生,長沙(今屬湖南)人。少孤而穎悟,常取竹枝畫牛背為小詩,頗為僧人稱道,遂剃度為僧。齊己性好放逸,喜山水,懶謁王侯。其詩清潤平淡,意遠冷峭。著作有《白蓮集》、《風騷旨格》。
這是一首題畫兼以詩代簡的七言律詩。孫郎中,即孫光憲,字忠文,陵州貴平(今四川仁壽)人,唐末為陵州判官,后唐時,任荊南節度使高季興幕職。他博通經史,工詩,善小詞。鷺鷥是一種水鳥,又稱白鷺,詩人以此自喻,表達自己志在山水而不戀人世繁華的心意。首聯扣住畫題。詩人十分喜愛鷺鷥,但因其生活在江邊,一直沒有機會能靠近它們,仔細欣賞,想不到今日卻能在圖畫中看了個清楚。“見精神”三字可見畫中鷺鷥形神皆備,畫家的畫藝很是高超。頷聯以“高格”二字稱鷺鷥,說明它不同于普通的鳥,因而它不能用一般的丹青點染而成,而是用貴重絢麗的金粉來裝飾,更增其高尚的格調。頸聯描繪畫中蒲葉、荻花和鷺鷥相互陪襯、相得益彰之境。這既是對畫中實景的描繪,也是對鷺鷥不戀繁華,只與滄江、蒲葉、荻花為伴的高潔品質的稱頌。尾聯抒發觀畫感受,由于鷺鷥有這樣生性疏野、愛好自然山水的特性,詩人覺得畫中之鳥要遠勝于關在樊籠之中的真鳥,因為畫中能見到鳥的自然天性,能見其精神。這和歐陽修《畫眉鳥》中“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的藝術意想同出一轍,體現了詩人向往自由,保持自己真性的思想。齊己在另兩首《夜鷺鷥》中云:“到頭從所欲,還汝舊滄波”,“顧揭金籠放歸去,卻隨沙鶴斗輕絲”,都是一樣的意思,借鷺鷥來表明自己不慕榮華,不愿食祿,而欲歸山回林的愿望。
上一篇:《題畫鷓鴣》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畫黃山》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