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薛華
王 勃①
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津②。
悲涼千里道,凄斷百年身③。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p>
無論去與?、埽闶菈糁腥恕?/p>
【注釋】
①王勃(650—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六歲能文。高宗麟德三年及第,授朝散郎。咸亨中,任虢州參軍,不久因事革職。上元二年(675),往交趾探視父親(時任交趾縣令),經南昌,作《滕王閣序》。次年八月,渡海溺水,驚悸而死。年僅二十七歲。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共稱“初唐四杰”。擅長五古,明人張燮輯有《王子安集》?!度圃姟反嬖妰删?。
②送送:送了一程又一程。窮路:路的盡頭。暗寓世路艱難之意。遑遑:心神不安寧。問津:問路。
③凄斷:傷欲絕。百年身:人生不過百年,故說“百年身”,猶言短促的一生。
④去:離去的人,指自己。?。毫粝碌娜耍秆θA。
【詩本事】
薛華,字升華,作者同鄉友人。作者另有《秋夜于錦州郡官席別薛升華序》和《重別薛華》詩。
【賞評】
薛華一定是詩人極為摯愛的朋友,否則不會有這首自肺腑中掏出般感傷、纏綿的詩。首句兩個疊詞的使用,真是搖搖曳曳、凄凄慘慘:“送送”,送了一程又一程,實不忍別;“遑遑”,道出彼此分手后心神俱碎、踽踽獨行的樣子。“多窮路”、“獨問津”是實寫,也是暗示人生長途多艱難,告別了知己只有獨行。下聯緊接文意,進一步拓展人生的艱難與孤獨,“悲涼千里道,凄斷百年身”,仍然是長路,漫漫百年,只有“悲涼”二字。五六句“同”、“共”兩字見出親密,心事漂泊,生涯苦辛,但你我一樣,可以惺惺惜惺惺。此句與“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樣,皆意在人遠而心近也。尾聯落實“人遠心近”之意:無論離去的還是留下,我們都將在對方夢中頻繁出現。
這首詩將一時歧路分袂、各自前行的離愁別緒與整個人生長途的孤獨蒼涼糅為一體,情辭極苦,讀之令人心傷。
【詩評選輯】
①明·顧璘《批點唐音》卷一:通篇無月露之態,風格自完。說者言唐詩唯工于景,豈知大雅者也。
②明·胡應麟《詩藪》內編卷四:唐初五言律,唯王勃“送送多窮路”、“城闕輔三秦”等,終篇不著景物,而興象宛然,氣骨蒼然,實首啟盛、中妙境。
③明·鐘惺、譚元春《唐詩歸》卷一:此等語后人讀爛熟,在子安實為創調,當為作者致想。又:此始成律,陳、隋之習變盡。譚元春曰:愁苦詩,又喚醒人不愁,妙,妙!
④明·陸時雍《唐詩鏡》卷一:率衷披寫,絕不作詩思。末語解愁,愁情轉甚,須如此等下語,意味深厚,后人便道出個中矣。
⑤明·黃周星《唐詩快》卷八:郎郭道,槐安國,恍惚一世,未知誰假誰真。
上一篇:高 適《別董大二首(其一)》抒情贈友離別詩賞析
下一篇:李 白《勞勞亭》抒情贈友離別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