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過六盤山有懷成吉思汗
(民國)侯鴻鑒
六盤山高七千尺,驅車上下卅九彎。
登臨回顧發長嘯①,浩歌直欲凌天山。
當年華夏聲四震,雄兵十萬獨往返。
荒原星落大如斗,歐亞畛域非等閑②。
迄今四周競馳逐,鷹瞵虎視震大窠③。
中原豪杰貴自拔,高峰立馬叩刀環。
臨風吊古瞻遺墓,史跡千秋人心嵌。
我今高踏六盤頂,安得邊隅大啟辟雄關④。
【作者簡介】
侯鴻鑒(1872~1961年),教育家。字葆三,號夢獅、鐵梅、病驥等。江蘇無錫人。十六歲時因生活困難,即在家中設帳授課。十七歲自號“病驥老人”,結詩文社于西溪。他目睹清政府腐敗,作《落花篇》,為時人傳頌,有“侯落花”之稱。他四次應科舉考試,均落榜,憤而轉向新學。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得楊涵修和埃實學堂資助,赴日留學,研究東西方教育學說,后回無錫辦學和任教。從民國元年(1912年)起,先后擔任江蘇、河南、福建等省教育廳視學。民國7年,到臺灣參觀學校,又南游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寫出《南洋旅行記》。民國13年,只身作環球九萬余里之游,寫成《環球旅行記》,后又漫游西南諸省,出越南,到香港,寫成《西南漫游記》。民國24年(1935年),又旅行考察西北陜、甘、寧、青各省,寫成《西北漫游記》。此后一直從事教育事業,曾任上海致用大學校長等職。1949年中國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出席蘇南區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后被選為無錫市人大代表及政協特邀委員。著有《病驥文存》。侯鴻鑒工詩詞,曾參加柳亞子等組織的南社,有詩集《全一堂詩文鈔》《驥鶴唱和集》等。
【詞語簡注】
①長嘯:指人或動物發出高而長的叫聲。
②畛域:畛(音zhě),田地里的小路。畛域,指界限、邊界。
③鷹瞵虎視:老鷹瞪著眼睛,老虎眈眈窺視。在此比喻當時的日本、德國等外敵窺視中國伺機侵略的情形。
④邊隅:邊遠的地方。隅(音yú),一指角落,一指靠邊沿的地方。此用后意。
【內容簡析】
本詩是近現代著名愛國教育家侯鴻鑒民國24年(1935年)游歷西北各省,路經六盤山時寫的一首詩作。
全詩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作者起筆,即以“六盤山高七千尺”到“浩歌直欲凌天山”四句,寫六盤山雄偉高峻,山道崎嶇,上下三十九道彎,登臨此山,俯視天下,使人浩歌長嘯,壯懷激烈。接下來從“當年華夏聲四震”到“歐亞畛域非等閑”四句,作者憑吊往事,頌揚成吉思汗率領蒙古鐵騎所向無敵,聲震華夏,橫掃歐亞大陸,建立大元帝國,當是何等的勇武,何等的雄壯。“迄今四周竟馳逐”到“鷹瞵虎視震大窠”兩句,則是傷今哀時,寫中華大地四鄰危急,強敵環伺,尤其是像日本這樣的小國,竟侵占了東三省,中華民族已到了亡國滅種的關頭,這與當年成吉思汗時國威聲勢相差是多么大啊!“中原豪杰貴自拔”兩句,主要寫作者希望中華民族快快覺醒,豪雄奮起,像當年的成吉思汗那樣在六盤山這樣的高峰上立馬橫刀,抵御強敵。“臨風吊古瞻遺墓”兩句,回應詩題,寫在六盤山瞻懷成吉思汗,那些千年的史跡記述深嵌人心,永不磨滅。作者最后以“我今高踏六盤頂,安得邊隅大啟辟雄關”兩句作結,寄寓強烈希望:中華民族當振興,當崛起,向當年的成吉思汗學習,再辟雄關,再創輝煌。
全詩充溢著強烈的愛國豪情,渴望民族崛起,國家振興,讀來令人蕩氣回腸,感奮不已。
上一篇:(唐)胡皓《答徐四蕭關別醉后見投》六盤山詩詞賞析
下一篇:(唐)楊衡《邊 思》六盤山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