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湖北省·晴川閣》古詩詞賞析大全
晴川閣在武漢市龜山東端禹功磯上。始建于明嘉靖年間,為當時漢陽太守范子箴所創建。唐崔顥《登黃鶴樓》詩中有“晴川歷歷漢陽樹”之句,閣名本此而起。它與蛇山黃鵲磯頭的黃鶴樓隔江相望,為“三楚勝地,千古奇觀”。清順治、雍正、同治年間多次重修,光緒年間又增修,當時的湖廣總督張之洞為之題額,并書對聯,至辛亥革命后漸廢圮。據記載,古晴川閣“飛閣層軒,規模宏敞”,有 “層臺高閣暮云平”之說。新建晴川閣于1986年10月1日正式落成開放,新閣為2層飛檐,雄偉壯麗,古樸典雅。新閣與禹稷行宮合為一院,院內亭臺樓閣,更顯得古色盎然。游人登閣可眺江景,但見滔滔江水,滾滾逐浪。加以晴川閣與黃鶴樓兩相輝映,業已成為一對不可分割的勝景而聞名于世。
江上風煙望武昌,臨江高閣曉蒼蒼。
濤聲八月蛟龍吼,霸氣千秋草樹荒。
幾點青山浮大別,一聲殘笛弄滄浪。
自經崔顥題詩后,別是人間翰墨場。
[詩名] 晴川閣野眺
[作者] 傅淑訓,字啟味,號東渤,明代湖北孝感人。萬歷辛丑進士,知濮州,調澤州轉工部員外郎,出守平陽舉卓異第一官,至戶部尚書。
[注釋] ●臨江高閣:指晴川閣。作者是佇立武昌城頭縱目眺望漢陽、晴川閣而賦。●霸氣句:荊楚之地曾經有千秋霸氣,但如今只剩下荒草野樹,此句有人間滄桑之感。霸,可以是指春秋時的楚莊王(他在位時,諸國歸附,成為霸主);也可能指三國時成霸業的孫權。●大別:指漢陽的龜山,古時稱大別山。●翰墨場:文人墨客覽勝、聚會、吟詩賦詞的地方。
霜崖突出蘚紋斑,鐵笛臨風去不還。
百里帆檣千時水,一層城郭幾層山。
遙知郁郁蔥蔥地,只在熙熙攘攘間,
沙鳥窺魚鷗覓渚,試看何物是清閑?
[詩名] 登晴川閣望武昌
[作者] 袁宏道
[注釋] ●霜崖突出:描繪晴川閣對岸的黃鵠磯崖。●鐵笛句:想起仙道呂洞賓在黃鵲磯吹弄鐵笛的傳說,可是已一去不還,抒發了對光陰流逝的感喟。●百里二句:寫武昌的江景與山景,仿佛一幅陽剛壯美的江城遠景圖。●遙知以下三句:表面上是寫山景、城景、江景,實則是含蓄隱晦地嘲諷那些為功名利祿,在官場上四處鉆營、你爭我奪的小人。沙鳥、鷗,用以比喻那些小人。●試看句:這意味深長的問句是詩人對社會風氣的憂慮,也是他潔身自愛、孤芳自賞的表現。
憑欄高倚半江秋,楚國晴川第一樓。
遠水亂從巴蜀下,殘碑都為宋元留。
洲傳鸚鵡迷何處?浪起鯨鯢斗未休。
羅立眾峰皆畫本,當年崔顥不應愁。
[詩名] 登晴川閣 (二首選一)
[作者] 程封,字伯建,號石門,清江夏(今武漢市) 人,順治間拔貢生,任按察司經歷。
[注釋] ●楚國句:晴川閣在順治年間重修一次,詩人見到重修后雄偉壯觀的晴川閣,不禁發出“楚國晴川第一樓”的贊嘆。●殘碑句: 晴川閣一帶碑石林立,有明代的漢白玉碑、自西安碑林摹刻的“山高水長”碑、從湖南衡山摹刻的禹功碑、息夫人廟的桃花夫人碑等等,但由于天長日久,風雨剝蝕與毀損,有的已模糊不清,或殘缺不全,故言“殘碑”。宋元,極言歷史的悠久,有的可能是宋元時期留下的,比晴川閣歷史還要久遠。●洲傳句:詩人極目鸚鵡洲故址,不見洲臥江心,只見水波橫流;不見當年作賦人的墓冢,只見江風舞白帆,故而發出 “迷何處”的疑問,而“迷”字又寫出了撲朔迷離的感覺。●浪起句:從字面看,是寫長江風浪迭起,好像鯨鯢相斗,叫人驚心動魄,實則是以比喻方式憑吊歷史,因這里附近曾經是赤壁之戰的戰場;東吳孫權為對付劉備,依黃鵠山修夏口城作屯軍營壘;西晉王濬曾率水軍伐吳,曾經燒斷鐵鎖,直撲石頭城;元末農民起義軍徐壽輝的“天完國”和陳友諒的“大漢國”,都曾在此建都,因而謂“斗未休”。●羅立眾峰: 指龜山、蛇山、雙峰山、洪山、磨山、小別山、章山、荊山等漢陽、武昌境內諸山。當年句:詩人面對這大好河山,想起崔顥“煙波江上使人愁”的名句,詼諧地反其意而云“當年崔顥不應愁”。
重重煙樹客愁埋,身到危欄倦眼開。
江上大蘇歌雪浪,窗中小李畫丹臺。
雄城山勢趨吳去,鬧市人聲過漢來。
獨嘆浮生無鶴翅,臘殘還對楚江梅。
[詩名] 登晴川閣
[作者] 孔尚任,字聘之,號東塘,又號云亭山人,清兗州曲阜(今山東曲阜) 人,系孔子64代孫。早年隱居于故鄉,閉門讀書。康熙二十三年 (1684年),康熙帝南巡過曲阜,孔尚任被召到御前講經,受到皇帝賞識,破格任命為國子監博士、戶部主事、工部員外郎。康熙三十八年 (1696年)完成傳奇《桃花扇》,因劇中有反清戀明思想,被罷官回家。以后他兩次出游,寄情山水之間,詩文也流露出滿腹愁苦。這首詩中也表露了這種情緒。
[注釋] ●客愁埋、倦眼開:詩人是懷著愁苦思緒來游覽的,可是登臨閣上,果見風景殊異,江景、城景氣勢磅礴,使他倦眼頓開,愁思也暫時埋入心底。●大蘇歌雪浪:指蘇東坡在《赤壁懷古》中留下的“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佳句。大蘇,蘇東坡在蘇氏兄弟中居長,世稱大蘇。●小李畫丹臺:取唐代畫家李昭道的山水畫作譬,贊美江城的樓臺亭閣宛如仙人居所 (即“丹臺”)那樣美妙。李昭道與其父李思訓皆為唐代著名山水畫家,李思訓官左武衛大將軍,因此世人稱李昭道為“小李將軍”。●雄城句:雄偉的武昌城中的蛇山,向東南(吳地)蜿蜒而去。●鬧市句:漢口市面上人聲鼎沸,其聲越過漢水傳到漢陽。漢,指漢水。●獨嘆二句: 臘月將盡,年節將至,詩人漂泊異地,獨立江邊,對著寒風中的梅花,嘆自己不能象黃鶴那樣插上雙翅,飛回北國與家人團聚,不覺又愁上心來。
大別山之麓,晴川景最明。
潮吞荊江月,樓壓武昌城。
檻外分江漢,云中辨岳衡。
登臨窺禹蹤,掛席又南征。
[詩名] 晴川閣
[作者] 何人鶴,字鳴九,號雪蒲,清代綿州 (今屬四川)人。諸生,少有至性,以父仇殺人入獄,遇赦免。工詩。
[注釋] ●大別二句:大別山 (即龜山)山麓有蓮花湖、月湖、古琴臺等勝跡,其中晴川閣的景色最為明麗。●樓壓句:登晴川閣望黃鶴樓,那巍巍樓閣在蛇山之巔,獨具形勝,形成冠蓋武昌全城之勢。●檻外句:晴川閣在禹功磯上,當漢水與長江交匯處,恰似閣分二水。●云中句:穿過重重浮云,南岳諸峰依稀可辨。●窺禹蹤: 禹功磯上舊有禹王廟(今為禹稷行宮),與晴川閣相鄰,詩人騁目這些景致是為了尋覓造福于千秋萬代的大禹治水的歷史遺跡。●掛席句:詩人看遍晴川景后,又張帆向南進發。掛席,張起風帆。
玉龍三百萬,飛落大江寒。
天地莽空闊,詩人獨倚闌。
腰間霜鍔白,席上酒瓶干。
徑欲騎黃鶴,北風吹羽翰。
[詩名] 大雪登晴川閣
[作者] 程三楨,字維周,清江夏(今武昌) 人,咸豐舉人,同治元年授大桃知縣,以母老改授黃岡教諭。
[注釋] ●玉龍句:漫天飛舞的大雪像百萬玉龍在天空鏖戰。宋代張元有《雪》詩:“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空飛。”●天地句:大雪紛紛,只見莽莽白色籠罩了世界,天地渾然一體。●腰間句:詩人腰間的寶劍被飄入欄內的霜花染成霜一樣的白色。●徑欲二句:詩人真想騎上黃鶴憑空遨游,讓那北風吹刮仙鶴的片片羽毛。翰,長而硬的鳥羽。
已失當年鸚鵡洲,晴川高閣劫灰留。
苦嫌過客多題壁,卻笑神仙盡好樓。
粉堵日斜浮鄂渚,蒲帆風急下黃州。
山根一線分江漢,不遣清流混濁流。
[詩名] 漢陽晴川閣
[作者] 查慎行,初名嗣璉,字夏重,又字悔余,晚號初白,浙江南寧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賜進士出身,官翰林編修。為人正直,不阿權貴,故遭妒忌,排擠。查慎行系清代著名詩人,一生足跡遍及南北,他描寫自然景物的詩尤以清新、俊逸的風格博得世人稱贊。
[注釋] ●已失句:明朝成化年間,漢水改道,鸚鵡洲逐漸被江水淹沒,到崇禎末年,完全消失。●晴川句: 明嘉靖年修建的晴川閣,至清康雍年間已屢遭劫難,詩人所見到的是毀壞了的晴川閣,故謂“劫灰留”。詩句流露出遺憾、惆悵的心情。●苦嫌句:來往過客在晴川閣殘壁上吟詩題詞,可是名閣已失壯觀英姿,故說“苦嫌”。●卻笑句:方士書院取代了百年名閣,一些方士在這里乞求成仙,得長生不死之藥。他們真能長生,真能羽化成仙嗎?●山根句:龜山下是漢水與長江的會流處,漢水清,長江濁,因此形成一條自山根向下游伸展的綠水與黃水的分水線;而從晴川閣俯瞰,似乎是這條線將漢水與長江分開了。故謂“分江漢”。●不遣句:一條線的存在仿佛是不使清流與濁流相混,實際是詩人以自然景色比喻社會現象,表明自己清正廉潔,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污。遣,令、使的意思。
晴川與黃鶴,氣勢遙縱橫。
靜見水聲合,空疑山勢爭。
三洲秋色遠,萬樹舞風清。
帆影中流處,遙遙江漢情。
[詩名] 黃鶴樓
[作者] 劉子壯,清代黃州人。
[注釋] ●晴川句:晴川閣與黃鶴樓在明清兩代已成為一對不可分割的勝景,詩人在黃鶴樓上看晴川閣,用“黃鶴樓”為詩名。●靜見二句:說在寂靜中聽見江漢匯合處的水聲,又好似龜、蛇二山在此爭渡。●江漢情:作者是湖北黃岡人,江漢情即故鄉情。此處化李白“黃鶴西樓月,長江萬里情” 的詩意。
上一篇:關于描寫《浙江省·普陀山》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山東省·曲阜孔廟·孔林》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