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首頁·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精講·第二篇 散文、辭賦、駢文專卷 下冊·元明清及近代散文·近代散文·龔自珍·病梅館記
江寧之龍蟠,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皆產梅。或曰: 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 以欹為美,正則無景; 以疏為美,密則無態。固也。此文人畫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刪密,鋤正,以夭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有以文人畫士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斫其正,養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
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縱之,順之。毀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縛,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畫士,甘受詬厲,辟病梅之館以貯之。嗚呼! 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閑田,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窮余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
本篇選自《定盦續集》卷之三。
《病梅館記》,又名《療梅說》,與《己亥雜記》同時寫成。己亥年,即清道光十九年(1839)。就是這一年,作者辭官自北南歸。他的兩個作品思想是一致的。由于在嚴酷的思想統制之下,不能直抒胸臆,只得借助于托物言志的手法,以梅喻人,借梅議政。這是說,欲通過“說梅”、“療梅”來抨擊時弊,表達自己改革弊政和追求個性解放的愿望。
****
全文只有二百七十七字,窄小的篇幅,卻有深刻的內容,以下分兩段解說——
第一段:說梅;
第二段:療梅。
第一段:說梅
江寧之龍蟠,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皆產梅。或曰: 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 以欹為美,正則無景; 以疏為美,密則無態。固也。此文人畫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刪密,鋤正,以夭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有以文人畫士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斫其正,養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
一、詮詞釋句:
江寧龍蟠與鄧尉與西溪——江寧,江寧府,今江蘇南京。龍蟠,是指南京清涼山下的龍蟠里。鄧尉,指鄧尉山,在今蘇州之西南,由漢朝隱居者鄧尉居此而得名。此山西臨太湖,上多梅樹,花開如雪,有“香雪海”之稱。西溪,位于今杭州靈隱山之西北,溪之兩岸,雜植松、竹、梅,而以梅為最。
以、欹、固也——以,此,作動詞。即拿、用之意,以下兩個“以”同此。欹(qī欺),通“敧”,歪斜。固也,歷來是這樣。
明昭大號——明,公開。昭,告知,一般指上告下。號,號召、宣揚。全句是說,不可公開下令,大事宣揚、號召。
繩與夭梅、病梅——繩,原名詞,此作動詞,有約束、衡量之意。夭梅,使梅花夭折。病梅,讓梅花變為病態之梅。
孤癖之隱——孤獨怪僻的隱衷。
鬻與烈——鬻(yù育),賣也。不可與“買”相混。烈,厲害。
二、略述大意:
南京清涼山下的龍蟠里,蘇州鄧尉山和杭州靈隱山西北的西溪,都以產梅名世。
有人說,梅樹,應以彎曲為美,直了反而沒了風姿;還以歪斜為美,太正了反沒有景致;同時,梅樹疏朗了才好看,繁密的梅樹反而缺少了秀態。歷來是這樣說的。對于這個,那些文人畫士們心中是知道的。但不可公開下令、大力宣揚號召,拿它來約束天下的梅樹;當然,也不能讓天下的種梅者砍掉筆直梅枝,剪去密集的枝條和鋤掉端正的梅樹,依憑使梅樹早死或病殘為業來賺錢。梅樹枝干的橫斜、稀疏、彎曲,并非那些愚蠢的一心想賺錢的人,憑著人們的一點小聰明所能辦到的。
可是,有人把“文人畫士們”原來隱于內心的獨特愛好,卻公開地、明白地告訴種梅者和賣梅的人:砍掉它端正枝條,養育旁斜之枝;剪去繁密的梅枝,早早毀去它的幼枝,鋤掉那筆直的梅枝,阻抑它旺盛生機。這樣,就可得到高價。
就是采取了這些“害梅”的辦法,江蘇、浙江一帶的梅樹都被弄成病殘之梅了。文人畫士們所造成的禍害嚴重到如此程度!
這段文字,中心明確:說梅——說病梅。在開頭點明全國三個產梅勝地之后,引出了本文論述對象:梅。于是,指出目前“文人畫士”的品梅標準有三:以曲為美,以欹為美,以疏為美;而不美標準,也有三個字:直、正、密。接著,文章又揭露那些“夭梅”之手段,即:“折其正——養其旁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最后,指明他們造成了嚴重的后果:江浙之梅全都病殘了。其禍首就是那些文人畫士們!
第二段:療梅
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縱之,順之。毀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縛,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畫士,甘受詬厲,辟病梅之館以貯之。嗚呼! 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閑田,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窮余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一、詮詞釋句:
棕縛——捆綁的棕繩。
甘受詬厲——甘愿受人辱罵。詬(gòu夠),辱罵,憎惡。
二、略述大意:
我購買了三百盆梅花,全是病殘之梅,沒有一盆是完好健全的。我為此哭了三天,終于下了決心,一定要治療這些病梅,把束縛的梅樹放開來,讓它們自由地成長。于是,把花盆都搗毀了,統統將它們栽到地里,解開綁梅枝的棕繩。打算用五年時間,定使所有病梅恢復原來的美好形態。我本來就不是什么“文人畫士”,甘愿受人嘲罵和指斥,于是,特設置了一個“病梅館”,專門用來存放它們。如果能讓我多得一些空閑時間,又有廣大田地,那么,我就可以使江浙各地之病梅,都得到療治。讓我將一生之光陰,都用在“療梅”上吧!
這段的中心,也是明確的,即:療梅,治療一切病殘之梅。作者在述說療梅過程時,著重表露了作者的兩點:一是呼喚人才、解放人才的主張。他以“病梅”喻被摧殘的人才,要求統統給予“縱之順之”、“毀其盆”并“悉埋于地”,立即“解其棕縛”,使那些社會人才從精神桎梏中解放出來,茁壯成長。二是,表現了作者解放人才的迫切愿望和不屈精神。他下了大決心:“甘受詬厲”,并特“辟館貯之”,“窮余生之光陰以療梅”! 他的那種堅定不移的戰斗精神和奮斗終身的良愿,躍然紙上,銘刻世人心上。
****
這是一篇不過三百字的短簡,如問其體裁,倒不易以一言答之。它在散文中,究屬何體?不免令人有點疑惑。因為:
有人認為:就其文題看,是一篇“雜記文”。就字面上講,它是作者記述自己是怎樣“辟館療梅”的,所以標題為“病梅館記”,說明是一篇“記”體的雜記小品。
又有人認為:就其內容及手法看,似乎是一篇議論文,因此,它又名《療梅說》。文章以“梅”為發端,而借“梅”大發議論,深刻揭露了舊社會種種弊端,反映了作者力主革新的偉大抱負。表面上句句說“梅”,暗里字字喻政,雖隱約其辭,但又鋒芒畢露。確是一篇針砭時弊的戰斗檄文,也是呼喚人才的改革宣言。稱之為政論小品,似乎也無不妥。
還有一說,也值得注意。認為從它字面上的意思而言,不妨稱它為一篇構思精妙的寓言小品。因為它已具備寓言體的某些特點。
先說說“寓言”,應具哪些素質?
寓言的定義:它是帶有勸諭和諷刺的故事。
寓言的結構:大多篇幅簡短。
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包含有生物和無生物)。
寓言的主題表達:一向是或借此喻彼,或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較深的道理于簡單的故事之中。
然后,以此為標尺,量一量龔文是否屬此一體?
它以托物言志、互為表里,作為作品的主要表達手段。表面,句句寫“梅”,處處繞“梅”而寫:產梅——品梅——夭梅——病梅——療梅——救梅,在這個公式中表現故事;同時,內里,卻字字言人,托物喻人,影射時代,愛憎判然,情感濃烈。比如,寫文人畫士愛畸喜病,流露鄙夷之情;揭人們夭梅、病梅,充溢憤怒之情;言江浙病梅成災,飽含痛恨之情;述作者療梅、救梅,透出剛毅之情。
它又借此喻彼,寓理于物,藏其主旨于“說梅,療梅”之中。這就是:抨擊時弊,拯救人才。透露這個主旨信念的,就是全篇的“隱喻之法”。首先,把“梅”作為論述對象,以“梅”為主線,步步深入展開記述,以梅發端,又以梅作結,扣住“梅”來反映各種人物的心態。同時,把議論附麗于生動的“說梅”、“療梅”的記述之中,把憤慨寄托于折、養、刪、夭、鋤和遏等若干具體形象的表達。
其實,關于本文體裁的議論,就是這篇文章在藝術上的獨具特色:它是一篇多元性的結合體。
附圖五十三:
龔自珍
上一篇:兩宋散文
下一篇:魏晉唐宋辭賦·王粲·登樓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