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散文
沈括(1031-1095) 字存中,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進士。但他出仕較早,至和元年(1054)二十四歲即初仕沭陽縣主簿,后為東海、寧國縣令;舉進士后提舉司天監(jiān),任翰林學士、權三司使,并升為光祿寺少卿、計相等職,后因坐貶,曾分別出任宣州、延州、隨州和秀州等地方官,均有政績。晚年居潤州筑夢溪園(今鎮(zhèn)江東郊),舉生平見聞,撰《夢溪筆談》。居潤州八年后卒,享年六十五,歸葬于錢塘。
他相繼從政三十余年,政績可觀:他參與王安石變法,改革弊政,抑制兼併,發(fā)展生產;他反對外族入侵,并取得邊界談判勝利,得穩(wěn)定邊地;他關心人民疾苦,力爭減輕民負,并同情農民起義,博得眾百姓愛戴。
他博學多才,在多種科學領域(涉及二十多個領域)中進行了科學研究,并取得卓著成就。《宋史》本傳記載:“括博學善文,于天文、方志、律歷、音樂、醫(yī)藥、卜算無所不通。”他在天文上,改造儀器,繪制天象圖,撰成“三儀”文;他在地質學上最早闡明“海陸變遷”的科學見解,闡釋雁蕩山和華北平原的成因,七百年后,西方才有這方面理論;在地理學上,他趁出使契丹之便,撰成了《使契丹圖鈔》,并制作了立體模型,比歐州最早類似創(chuàng)舉,還早了六百年;他在物理學上,最早發(fā)現(xiàn)了“地磁偏角”的存在,比哥倫布觀察到的“磁偏角”,則早四百多年。他對光學、聲學等的研究,也均有創(chuàng)見;他在數(shù)學上,還有兩項最大成就,即①創(chuàng)立了一種新的高等級數(shù)求和法“隙積術”;②創(chuàng)立了平面幾何學的求積法“會圓術”。它為后世創(chuàng)立球面三角學奠定了基礎。另外,他在藥學和醫(yī)學上,也有精心研究,取得成就,糾正了《神農本草》中若干謬誤,并對中藥分類和考古學、人類學等方面,也有貢獻。
沈括不僅是成就卓著的科學家,他還是一位既有軍事理論,又有指揮才能的超群的軍事家。在軍器監(jiān)任內,大力改革了武器;在考察邊防時,幫助研究陣法,編寫《修城法式條約》等軍事著作;在鎮(zhèn)守邊區(qū)時,親自指揮抗擊入寇之敵,立下反侵略戰(zhàn)功等。
當然,沈括還是一位優(yōu)秀的文學家,其散文成就特別突出。他的科學發(fā)明和政治創(chuàng)見等文獻,以及社會生活紀錄,往往采取了優(yōu)美文字加以表達。在闡述自己觀點與意見時,他善于借助前人詩詞或自撰詩作,來表理達意。如在記載“石油”這一新事物發(fā)現(xiàn)時就以《戲為延州詩》為題,自撰了一首七絕,云:“二郎山下雪紛紛,旋卓(撐起)穹廬學塞人;化盡素衣冬未老,石煙多[似]洛陽塵。”據(jù)《宋史藝文志》錄其著作有二十二種、一百五十五卷。據(jù)考,他在任儲賢院校理時,曾撰有《集賢院詩》二卷,又《詩誥》等文學作品和文學研究著作。可惜以上諸種著作,只有目而無文,當今惟一行世的作品,僅僅留下一部《夢溪筆談》。
《夢溪筆談》內容十分廣泛,按其原有分類,計有故事、辯證、樂律、象數(shù)、人事、官政、權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詐、雜志和藥議等十七目、六百零九條。如按英國學者、科學史家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的分類,則分為:“人事資料”和“自然科學”兩大類,二十七個門類、五百八十四條。李約瑟十分推崇此書和它的作者。他稱譽《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史的里程碑”;贊其作者沈括是“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日本著名數(shù)學家三上義夫也給予甚高評價。他在《中國數(shù)學之特色》中說——
日本的數(shù)學家沒有一個比得上沈括,……沈括這樣的人物,在全世界數(shù)學史上找不到,唯有中國出了這個人。
(轉引自《科學大眾》一九五三年十一月號)
上一篇:元明清及近代散文·明代散文·魏學洢·核舟記
下一篇:魏晉唐宋辭賦·曹植·洛神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