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周邦彥·浪淘沙慢》周邦彥
周邦彥
曉陰重,霜凋岸草,霧隱城堞①。南陌脂車待發②。東門帳飲乍闋③。正拂面、垂楊堪攬結④。掩紅淚、玉手親折⑤。念漢浦離鴻去何許⑥,經時信音絕⑦。情切。望中地遠天闊。向露冷風清,無人處、耿耿寒漏咽⑧。嗟萬事難忘,唯是輕別。翠尊未竭⑨。憑斷云留取,西樓殘月。羅帶光銷紋衾疊⑩。連環解、舊香頓歇(11)。怨歌永、瓊壺敲盡缺(12)。恨春去、不與人期,弄夜色,空馀滿地梨花雪。
注釋 ①城堞(dié):泛指城墻。②脂車:上過油脂的車子。在車子的輪軸上涂油,以利遠行。③帳飲:在郊外設帳以餞別。據《漢書·疏廣傳》記載,疏廣為太子少傅,兄子疏受為太傅,后兩人皆稱病辭歸,“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設祖道,供帳東都門外,送者車數百輛”。東門,泛指帳飲的地方。闋:一曲終了,此代指送別宴結束了。④堪:可以、能夠。攬結:采摘系結。此處化用南朝陸瓊《常相思》中“鴻已去,柳堪結”之句。⑤紅淚:晉王嘉《拾遺記》:“文帝所愛美人,姓薛名靈蕓……靈蕓聞別父母,歔欷累日,淚下沾衣。至升車就路之時,以玉唾壺承淚,壺則紅色。既發常山,及至京師,壺中淚凝如血。”后以“紅淚”代稱美人淚。親折:佳人親自折柳相贈。⑥“念漢浦”句:以江妃和洛神來比喻佳人的美麗。此處用《列仙傳》和曹植《洛神賦》中的典故。《列仙傳》記載江妃二女與鄭交甫相遇于江濱,解佩相贈,“交甫受佩而去,數十步,懷中無佩,女亦不見”。曹植《洛神賦》描寫洛神:“翩若驚鴻,婉若游龍。”⑦經時:經歷很久。⑧“向露”二句:化用了柳永《二郎神》詞:“乍露冷風清庭戶,爽天如水、玉鉤遙掛……極目處、微云暗度,耿耿銀河高瀉。”耿耿,明亮的樣子。寒漏咽,由于天寒,漏壺的滴水聲仿佛是在嗚咽。⑨翠尊:飾以綠玉的酒器。尊,同“樽”,酒杯。⑩羅帶:絲織的腰帶。紋衾:帶花紋的絲被。(11)連環解:猶“解連環”。出自《戰國策·齊策》:“秦始皇嘗使使者遺君王后玉連環,曰:‘齊多知,而解此環不?’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引椎椎破之,謝秦使曰:‘謹以解矣。’”后“解連環”比喻解決難題,此處特指兩情已斷。(12)“怨歌永”句:據《晉書·王敦傳》記載:“每酒后輒詠魏武帝樂府歌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壺為節,壺邊盡缺。”瓊壺:玉壺。
秋山行旅圖 【清】顏嶧 故宮博物院藏
鑒賞 本詞乃懷人之作。在結構上,此詞分為上下兩闋;在時間上,貫穿了過去與現實;在內容上,分為回憶、思念、哀怨三部分,且層層遞進,流露的情感亦愈來愈強烈。
從“曉陰重”至“玉手親折”為回憶部分——回憶離別之時的情景。“霜凋岸草”,點明時令是在“冷落清秋節”,再加上“曉陰重”及濃霧,使得開篇就籠罩在陰沉凄寂的氣氛之中。通過對環境的渲染,詞人輕而易舉地就將人帶入“傷離別”的詞境。“脂車待發”,“帳飲乍闋”,送別宴之后,即將出發,臨近離別。“垂楊堪攬結”化用“鴻已去,柳堪結”,同時暗含古人折柳送別的風俗,也流露出詞人的依依不舍之意。緊接一句“掩紅淚、玉手親折”,暗示送行人是位佳人。“紅淚”用了薛靈蕓的典故,形容佳人對詞人的情義至真至深。佳人“親折”柳條相贈,昔日之情深,由此可見。
“念漢浦離鴻”二句開始,回憶部分結束,詞人開始鋪陳對佳人的思念。從那時離別至今,“信音絕”,詞人“情切”,思念之情溢滿心房。登高望佳人所在地,可惜“地遠天闊”,使得滿腹的思念沒法派遣。到了“露冷風清”之時,聽著漏壺滴水之聲,就覺得是人在嗚咽一樣。這里用了移情的修辭手法,以詞人自己悲傷的心境看漏壺,漏壺似在哭泣,同時又以漏壺如泣如訴之聲反襯詞人自身悲苦的心境。詞人在夜深人靜時,肯定也會因思念佳人而落淚。回想起那次離別,詞人仍是嗟嘆不已,一個“唯”字,飽含了無奈,還帶點悔意——悔“輕別”。在飽受思念的折磨之后,詞人有些自責之意。然而詞人又還帶點希望,“翠尊未竭”,是渴望重見佳人時酌滿再飲;然而這希望又是渺茫的,就好像企圖“憑斷云留取西樓殘月”一樣。微渺的希望反使詞人陷入更深的失望。在思念這一部分,詞人的情感有著微妙的變化,先是思念;思念日久,漸生悔意;自責之余,又有些許希冀;近乎妄想的希冀,卻引發無邊的失意,導致思念之意彌深。正是通過這回環式的情感變化,讓人體會到詞人那刻骨銘心的思念之情。
最后一部分,詞人回到現實。羅帶的光已銷,紋衾亦未疊;連環已解,舊香亦不再,這一切,表明舊日情感將不再有。由于思念至極,反生怨恨,唱起“怨歌”敲缺“瓊壺”。這幾句,一氣呵成,連用典故,暗示昔日之情的完結和自身的哀怨,而且音節對稱,讀起來朗朗上口,有珠落玉盤的韻律美感。結句轉而寫景,“恨春去”——將哀怨轉寄在“春”的身上,怪她“不與人期”,“空馀”滿地的梨花。至此,全詞結束,但仍可感受到詞人綿綿不絕的思念。
詞人通過層層渲染、層層鋪敘,全方位刻畫自身的思念之情。能將懷人之意寫得如此蕩氣回腸、跌宕別致,大抵只有周美成才有如此的才情。(郭金雪)
集評 清·萬樹:“精綻悠揚,真千秋絕調。”(《詞律》卷一)
清·王國維:“美成《浪淘沙慢》二詞,精壯頓挫,已開北曲之先聲。”(《人間詞話》)
鏈接 詞體中的八字句。詞體中八字或八字以上句式為長句,使用頻率較低。這種長句也可以看作是由兩個短句復合而成的。較常見的八字句多為三五句式,如柳永《雨霖鈴》“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也有二六句式,如上舉柳永同詞“應是良辰好景虛設”。此外,還有一七句式,多為以一字領七字的領字句,如周邦彥此詞“念漢浦離鴻去何許”,又如向子諲《七娘子》“但長江無語東流去”。(據王兆鵬、劉尊明《宋詞大辭典》)
上一篇:《兩宋詞·王安石·浪淘沙令》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周邦彥·浪淘沙慢》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