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吳感·折紅梅》吳 感
吳 感
梅花館小鬟
喜冰澌初泮①,微和漸入、東郊時節。春消息,夜來頓覺,紅梅數枝爭發。玉溪仙館,不是個、尋常標格②。化工別與、一種風情,似勻點胭脂,染成香雪。
重吟細閱。比繁杏夭桃③,品格真別。只愁共、彩云易散,冷落榭池風月④。憑誰向說。三弄處⑤、龍吟休咽。大家留取,時倚闌干,聞有花堪折,勸君須折。
夏五吟梅圖 【清】 王翚 故宮博物院藏
注釋 ①澌:解凍時流動的冰。泮(pàn):融解。《詩經·邶風·匏有苦葉》:“迨冰未泮。”②標格:品格,風格。③夭桃:艷麗的桃花。《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夭,形容草木茂盛。④榭:建在高土臺上的木屋。⑤三弄:指古琴曲《梅花三弄》。
鑒賞 據宋范成大《吳郡志》卷一一“牧守”條載,王琪兩度知蘇州。前為仁宗皇祐二年(1050),后為仁宗嘉祐三年(1058)。又據宋孔平仲《談苑》卷二記載:“王琪知歙州,吳感作《折紅梅》小詞寄之。琪以詩答之曰:‘山花冷落何堪折,一曲紅梅字字香。’”此詞當為王琪自蘇州改知歙州后,吳感賦以寄之。全詞賦梅以喻人品性,闡發了人生哲理。
上闋寫冬日紅梅綻放的景致。寒冰融化,氣候漸暖,是紅梅生長的自然環境。“冰澌初泮”“微和漸入”,把握住了氣候的細微變化,為描寫紅梅作了鋪墊。作者是深夜頓覺紅梅爭發而知道春天到來的消息的。因為梅花綻放,香氣馥郁,通過梅花那淡淡的幽香,所以可以感知到。此闋寫梅,主要寫其不同于冬季景物的特征,即其香氣。宋代詩人盧梅坡有《雪梅》兩首云:“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并作十分春。”梅、雪相襯,是早春最為綺麗的景致,作者正是抓住了這點,來對紅梅進行描寫的。“似勻點胭脂,染成香雪”,將雪擬美人,以梅喻胭脂,風情妖嬈,形象生動。據詞題可知,作者寫的是“梅花館小鬟”,即寫人。這里采用了比擬手法,也暗含了對小鬟的贊美。
下闋通過對紅梅的細細品賞,囑咐人們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景致和大好時光。與夭桃繁杏占盡春日風情相比,梅花顯得要幽獨和低調些。作者以“繁”寫杏,以“夭”寫桃,準確地狀寫了杏壓枝頭,桃花滿枝的景象,也象征了春意之鬧。梅花不像桃杏開放得那般絢爛,但也別有一種風情,她們在水池臺榭,孤自高標,不媚俗,不夸飾,就像彩云行空,輕飄易散。她們雖然花期短暫,但綻放得精彩,給人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怡愉。與梅相晤,作者又想起了著名的古琴曲《梅花三弄》。這首樂曲在結構上采用循環再現的手法,重復整段主題三次,每次重復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稱為“三弄”。它由笛曲改編而來,全曲表現了梅花潔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曲風低沉、幽咽,有時給人以“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之感,惹人傷懷。對于人們捕捉梅花幽獨成曲,抒寫憂傷的做法,作者并不贊同。他希望人們在依欄賞梅的同時,能夠充分珍惜眼前的好景良辰,進而珍惜稍縱即逝的青春年華與歡樂情懷,不要給人生和生命留下遺憾。結句化用了唐無名氏的《金縷衣》一詩:“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說得含蓄婉轉,而又自然深刻。
清紀昀等著《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詞曲類存目》“壽域詞”條云:“即所載《折紅梅》一詞,毛晉跋指為吳感作者,通體皆剽竊柳永《望梅詞》,未可謂之佳制。”這里說的柳永望梅詞即其《解連環》,詞云:“小寒時節。正同云暮慘,勁風朝冽。信早梅、偏占陽和,向日處、凌晨數枝爭發。時有香來,望明艷、遙知非雪。想玲瓏嫩蕊,弄粉素英,旖旎清絕。仙姿更誰并列。有幽光映水,疏影籠月。且大家、留倚闌干,斗綠醑飛觥,錦箋吟闋。桃李繁華,奈彼此、芬芳俱別。等和羹待用,休把翠條漫折。”對比可見,兩詞的意境相似,但詞句上各有千秋,不能說就是吳感剽竊的柳詞。(李飛躍)
集評 宋·龔明之:“吳感,字應之,以文章知名。天圣二年,省試第一,又中天圣九年書判拔萃科,仕至殿中丞。居小市橋,有侍姬日紅梅,因以名其閣。嘗作《折紅梅》詞,曰:(略)。其詞傳播人口。春日郡宴,必使倡人歌之。吳死,其閣為林少卿所得,兵火前尚存。”(《中吳紀聞》卷一)
鏈接 梅花三弄。《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一首古琴曲,由笛曲改編而來,全曲表現了梅花潔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是中國傳統藝術中表現梅花的佳作。《神奇秘譜》記載此曲最早是東晉桓伊所奏的笛曲。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來歌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據明代《伯牙心法》記載,“桓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調,高妙絕倫,后人入于琴。”“梅為花之最清,琴為聲之最清,以最清之聲寫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韻也”,“三弄之意,則取泛音三段,同弦異徵云爾。”即此曲結構上采用循環再現的手法,重復整段主題三次,每次重復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稱為《三弄》。
上一篇:《唐宋五代詞·李煜·子夜歌》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楊萬里·昭君怨》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