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水龍吟 浮翠山房擬賦白蓮》·呂同老
呂同老
冰肌不污天真,曉來玉立瑤池里。亭亭翠蓋,盈盈素靨,時妝凈洗。太液波翻,霓裳舞罷,斷魂流水。甚依然舊日,濃香淡粉,花不似、人憔悴。欲喚凌波仙子,泛扁舟、浩波千里。只愁回首,冰奩半掩,明珰亂墜。月影凄迷,露華零落,小欄誰倚?共芳盟,猶有雙棲雪鷺,夜寒驚起。
這是一首賦白蓮的詠物詞。
這首詞的起首五句乍看仍“實賦本題”。冰肌玉骨,不染纖塵的白蓮花,一派天真。當夜霧遠去、晨光拂臨大地,她靜悄悄地立在瑤池中。“瑤池”,古代傳說西王母所居的地方。
“太液波翻,霓裳舞罷,斷魂流水。”三句表明時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暗喻宋王朝的覆亡,因此昔日的繁華,都如“斷魂流水”一樣的虛無縹緲,永遠逝去了。德祐二年(1276),南宋首都臨安被元軍攻陷,宋帝趙昰及謝、全兩太后等皇室多人被擄往大都,“甚依然”四句花事人事合寫,即說是現在天時依舊,白蓮花開,拂粉飄香;可是花非如昔之花,人也更憔悴了。低徊感嘆,一片傷情。
換頭“欲喚凌波仙子,泛扁舟、浩波千里。” “凌波仙子”喻白蓮。“欲喚”二字,頗耐玩味,暗示白蓮已經不“玉立瑤池里”了。因此不得不“泛扁舟、浩波千里”。“只愁回首,冰奩半掩,明珰亂墜。” “奩”,女子梳妝用的鏡匣; “珰”,婦女戴在耳垂上的裝飾品。如今是“冰奩半掩”,似可見,若不可見;而明亮的耳上飾品,則擺動不定,似要墜下來。過片這幾句,即是詠白蓮,卻未粘滯于物;它寫出了物的“形”,傳出了人的“神”,一個“凌波仙子”式的人物呼之欲出。
接著,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另一幅圖景:月華如水,清露灑地,枝影斑駁,物色凄迷。在如此風寒露冷的夜晚,“小欄誰倚?”一種孤清冷落、喪國失家的感覺,不由涌上詞人的心頭!
最后,卒章見意,“共芳盟,猶有雙棲雪鷺,夜寒驚起。”大家志同道合,生死與共,結成彼此傾吐衷愫的“芳盟”,這是使人在夜氣如磐的沉重高壓下,暫時可以聊以自慰的。但是此時誰不懷著一顆惴惴不安的心,像“雙棲雪鷺”在漫漫的寒夜中時時驚起呢!
上一篇: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汪元量《水龍吟淮河舟中夜聞宮人琴聲》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