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虞美人①·徐俯》早梅張謂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jīng)冬雪未銷。
梅花元自江南得②。還醉江南客。雪中雨里為誰香。聞道數(shù)枝清笑、出東墻。 多情宋玉還知否③。梁苑無尋處④。胭脂為萼玉為肌。卻恨惱人桃杏、不同時。
①虞美人,詞牌名。 ②元自,本來。 ③宋玉,戰(zhàn)國時楚人,辭賦家。或稱是屈原弟子,曾為楚頃襄王大夫。 ④梁苑,西漢梁孝王所建的東苑。故址在今河南省開封市東南。園林規(guī)模宏大,方三百余里,宮室相連屬,供游賞馳獵。梁孝王在其中廣納賓客,當(dāng)時名士司馬相如﹑枚乘﹑鄒陽等均為座上客。
作者以花喻人,在對花的描寫中反映了自己的品格,在感嘆中,表現(xiàn)了詞人的多情。
詞的上片作者以描寫梅花為主。“梅花元自江南得”。江南是梅花的故鄉(xiāng),梅花也可謂是江南的代表。身為江南之人,看到家鄉(xiāng)之物,心潮起伏,為之陶醉。“雪中雨里為誰香。聞道數(shù)枝清笑、出東墻”。冬末春初,雪中雨里,梅花獨自開放。東墻之外,幾枝梅花探出身來,張開笑臉,送來縷縷清香。“女為悅己者容”,這凌霜傲雪的梅花讓人憐,那綿長清幽的芳香令人醉。然而,這些又都是為了誰?在此,如果說作者在問梅花,更不如說在問自己。作者在和梅花一起尋找著答案。
詞的下片作者借花抒情。“多情宋玉還知否。梁苑無尋處”。多情的宋玉,早已離我們而去;廣納賓客的梁苑,已經(jīng)沒有了蹤跡。“胭脂為萼玉為肌。卻恨惱人桃杏、不同時”。滿腹經(jīng)綸、一腔抱負的詞人,沒有施展才華的機遇與場所。只得寄情于山水,放情于花草。桃花紅,杏花粉;桃花如火,杏花像霞;兩者各有千秋,為人喜愛。可他們偏偏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桃花過后是杏花。這讓希望同時欣賞他們的作者心情不快,甚至有些惱。當(dāng)然,這“惱”之由,不只是花,還有人,更有這社會現(xiàn)實。
綜觀全詞,作者以花自比,以花喻人,引經(jīng)據(jù)典,表達了自己孤獨之感、生不逢時之恨。
●徐俯(1075~1141),字師川,號東湖居士,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歷翰林學(xué)士,簽書樞密院事,權(quán)參知政事。為江西派詩人。詞存十七首,見《樂府雅詞》卷中。
代表作品:《浣溪沙·章水何如潁水清》《卜算子·心空道亦空》《卜算子·天生百種愁》《鷓鴣天·綠水名園不是村》《鷓鴣天·滿眼紛紛恰似花》《踏莎行·素景將闌》《踏莎行·玉露團花》《南歌子·細蕊黃金嫩》《鷓鴣天·宜笑宜顰掌上身》《浣溪沙·西塞山前白鷺飛》《浣溪沙·新婦磯邊秋月明》等。
●虞美人,參見第128頁相關(guān)介紹。
●徐俯生性正直,不畏權(quán)勢。
靖康元年(1126),金軍圍攻汴京(今河南開封),次年攻陷東京,張邦昌僭位稱帝,建立傀儡政權(quán)。徐俯不屑與奸佞為伍,憤而辭官回家。當(dāng)時朝廷有的官員為避張邦昌諱,連自己的名字都改掉了。徐俯聽說這件事,氣憤難忍。他反其道而行之,故意將家里的婢女取名“昌奴”,遇有客人來訪,就大聲呼喚昌奴前來驅(qū)使,以此表示對張邦昌的鄙夷。張邦昌和他的傀儡政權(quán)很快就消失了。建炎(1127~1130)初,內(nèi)侍鄭諶賞識徐俯的品行和文才,向宋高宗薦舉,胡直儒、汪藻等當(dāng)朝大臣也極力推薦,徐俯因而被任命為右諫議大夫、中書舍人。紹興二年(1132)賜進士出身,累官至端明殿學(xué)士、簽書樞密院事、權(quán)參知政事,后因與宰相趙鼎政見不合,貶為洞霄宮提舉。紹興九年,知信州。不久因病辭官返鄉(xiāng),終老德興。
“梅花元自江南得”。自古文人以梅花入詩者不乏佳篇,有人詠梅的風(fēng)姿,有人誦梅的神韻。
早梅
張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jīng)冬雪未銷。
這首詩描寫了近水先放的寒梅,形神兼?zhèn)洌猿筛吒瘛?br>
“一樹寒梅白玉條”寫出了早梅的豐姿。一樹寒梅,凌寒獨放,潔白如玉,豐姿美麗。“迥臨村路傍溪橋”點明了其生長的環(huán)境。它遠離人來車往的村路,臨近溪水橋邊。這一“迥”一“傍”構(gòu)成對比,暗示了早梅地處偏僻,其位幽微,難以引起人們的注意和關(guān)愛。“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jīng)冬雪未銷”這是作者的觀察發(fā)現(xiàn)。遠望寒梅,似雪非雪,迷離恍惚;定睛細看,溪畔橋邊,寒梅近水,迎風(fēng)怒放。詩人的感受和發(fā)現(xiàn),既凸現(xiàn)了探索尋覓的驚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獨放的風(fēng)姿。
綜觀全詩,作者描繪了梅花的顏色,介紹了其生長環(huán)境,突出早梅的迎風(fēng)傲寒風(fēng)采。
徐俯與張謂,一詞一詩,都抓住梅花的特點來寫,只不過一個著眼于香,一個突出其早。
梅花,暗香盈袖,素艷高雅,倍受人們青睞。梅花,冰清玉潔,傲霜斗雪,吸引著歷代文人墨客。文人們或托梅言志,贊凌寒獨放的風(fēng)骨;或描形摹態(tài),抒身世坎坷之悲;或點化生情,發(fā)思鄉(xiāng)懷人之慨。例如王安石的《梅花》:“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許渾《早梅》:“素艷雪凝樹。”徐俯的《虞美人》:“雪中雨里為誰香。”李商隱的《憶梅》:“定定住天涯,依依向華物。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梅花成為作品中的意象,表達了作家們的思想感情。
梅花元自江南得。還醉江南客。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上一篇:宋詞《菩薩蠻·郭應(yīng)祥》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虞美人·趙長卿》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