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清代劇曲·清代雜劇·桂馥《后四聲猿·放楊枝》原文與翻譯、賞析
【新水令】 (生) 十年游跡半追隨,唱楊枝,歡場樂事。老年都是夢,回首總成癡。陡地分離,最難舍,合歡被。
院子,喚人牽馬來。(雜牽馬上) (生) 馬呀馬,因你德性馴良,所以乘你多年,你的口齒未老,吾的筋力早衰。芻豆不敷,累你受屈。到今日養你不起了,只得賣出,你要好好改事新主。(馬回首悲鳴,旦跪介) 老爺聽稟。(生) 起來講。(旦立起介)
【駐馬聽】 駱駱悲嘶,口不能言心內恥。五年服事主翁,芻豆滿膘肥,看花訪友效奔馳,解鞍忘卻騰騫志。猛然間書券紙,莽天涯,何處槽頭是?
這馬實在可憐,就是俺樊素呵,(哭介)
【雁兒落帶得勝令】 楊枝緩緩歌,玉盞頻頻遞,柳腰讓小蠻,駿骨慚良驥,只落得眼看柳絲垂,身逐柳花飛。老爺好狠心也! 解脫了連環結,丟開了千里騅。凄凄,人馬肝腸碎,棲棲,飄零哪得歸?
(生起長嘆為旦拭淚介) 素娘,俺哪里舍得你? 只是沒奈何,不得已喲!
【沉醉東風】 俺本是笙歌隊里,到如今病體支離。心頭苦自知,眼底歡須避。(執手介) 怎擔承你這綽約風姿,簾幕春寒睡起遲,辜負你妝臺梳洗?
(拂馬,馬昂首悲鳴介)
【折桂令】 你何曾飽我豆萁,離我階墀,踐我園葵。我勸你且莫長鳴,不須反顧,勾惹攢眉。仍把你牽回內廄,教素娘也返香閨。跨我騅兮,擁我虞兮,冉冉鞭絲,裊裊楊枝。
這駱馬賣不成,楊枝放不去,馬夫牽馬還槽。(馬垂首鳴雜牽下介)(生) 院子,看酒來。(送旦酒介) (旦接杯謝介)
【前腔】 這杯兒能解相思,善綰將離,最喜雙持。我和你洛下貪歡,筵前監令,袖底同攜。誰打想十年舊夢,小盞兒一個相知?(飲干送生酒介) 老爺也飲一杯。(生接酒嘆介) 往也難追,來也難追,舊也休題,新也休題。
【清江引】 醉鄉歲月從頭起,聊捉卿卿臂。(生飲干旦接杯放杯介) (旦)楊枝曲曲新,檀板聲聲脆。(合) 哪管它過眼光陰去如水。
《放楊枝》是桂馥雜劇 《后四聲猿》 中的第一個短劇,寫白居易暮年遣放愛姬的故事,題材源于白居易的 《楊柳枝》、《別楊柳》、《盡春日》、《答夢得》、《詠懷》及《不能忘情吟》 等篇。作者在劇前的 《放楊枝散套小引》 中云: “余年及七十,孤宦天末,日夕顧影,滿引獨醉,友人有勸余納姬者,余拊掌大笑曰: ‘白傅遣素之年,吾乃為卻扇之日耶?吾非不及情者,抑其情情所以長有余也?’”這段話言明了創作此劇的本意,對白居易晚年遣素時凄涼景象的描寫,既是一種自戒,也是對勸其納姬者的含蓄回答。桂馥,作為一代經師,他的劇作卻無學究氣,文情并茂,堪稱清雜劇之上乘。鄭振鐸說: “《后四聲猿》 四劇,無一劇不富于詩趣。風格之遒逸,辭藻之絢麗,蓋高出自號才士名流之作遠甚。似此雋永之短劇,不僅近代所少有,即求之元明諸大家,亦不易二三遇也。” ( 《后四聲猿跋》)
古稀之年的白居易自覺已老,準備遣放愛姬樊素,以免耽擱了愛姬青春。可是十年相伴,陡然分離,總令人難舍,【新水令】 一曲唱出了老詩人對愛姬的深情厚誼,雖舍不得放走楊枝,但為了愛姬的大好青春年華,一定要忍痛割愛,放楊枝去過新的生活。在放愛姬自由的同時,老詩人也想到了服侍自己多年的老馬,自己老了,馬也受到了連累,只好賣了它,讓它在新主人的精心照料下能再度奔馳效主。
【駐馬聽】 一曲中,老詩人看著馬兒,仿佛馬也有了靈性,在即將離別主人之際“駱駱悲嘶”,不覺想起它五年來忠順地服侍自己,看花訪友都少不了它,如今一張書券,它就要辭別而去,不知何處槽頭會是它再次安息之所。這兩支曲子一支寫人,一支寫馬,寫人的了了數語,點到為止,寫馬的曲子倒感情細膩、款款深情表露無疑,是對人的感情不如馬嗎? 當然不是,老詩人對一匹老馬的感情尚且如此之深,那么對自己心愛人兒的用心就不必說了。作者在此把兩支曲子放在一起,以寫對馬的感情來襯托對人的感情,更顯對心愛之人的難舍。
有了以上兩支曲子作鋪墊,【雁兒落帶得勝令】 一曲直接抒情,細膩地道出了老人對愛姬的難舍之情和對馬兒的憐惜之意。在這樣的時刻,歌是 “緩緩” 地唱,玉盞是 “頻頻” 地遞,兩個疊音詞用得極為貼切,表現出了分別時人們內心的依依不舍之情。并且,入眼的是 “柳絲”,身邊飛的是 “柳花”,“柳” 者,留也。難分難舍之情暗含在字里行間,最終落得 “人馬肝腸碎”。馬尚有意,人豈無情?難舍歸難舍,為了心愛的人兒、馬兒能有一個好歸宿,白老詩人只能硬起心腸強勸愛姬離去。【沉醉東風】 既唱出了自己的難舍之情,又表明了心意已決。曲詞句句都是為愛姬著想,怕無法 “擔承你這綽約風姿”,怕 “辜負你妝臺梳洗”,總之一老一少,為了不 “合之兩傷”,只好放她歸去,成人之美。勸完人兒,勸馬兒,【折桂令】 一曲,老詩人對馬兒諄諄囑咐,“且莫長鳴,不須反顧”,一顆愛馬之心顯而易見。特別是 “仍把你牽回內廄,教素娘也返香閨” 一句,狀似嗔怪,實則愛憐,不舍之情溢于言外。如果能繼續 “跨我騅兮,擁我虞兮,冉冉鞭絲,裊裊楊枝”,將會是多么愜意的事呀! 可是老詩人寧愿放棄這種悠哉的生活,也要為心愛的人兒、馬兒找一個好歸宿,這樣的舉動更見老人的一顆仁愛之心。白居易的關愛、憐惜之情,又激起樊素對老人的留戀,使她和那匹戀槽的老馬一樣,不愿離去。人兒與馬兒的戀主神態,增添了老人的傷感與惆悵,他只好暫時讓人把馬牽回內廄、讓樊素返回內室,同時吩咐家人備酒,與愛姬作分手之前的話別。
第二支 【折桂令】,是白居易和愛姬的促膝談心,唱出二人將離而難離的復雜情緒。樊素回憶起同白居易十年相處的恩愛之情,以及時常同飲暢談的樂趣。愛姬的善解人意,卻勾起老人內心的苦楚。他想到二人一旦分離,十年的舊夢只能成為回憶,留下的只是無限的相思和無盡的寂寞。回憶起美好的時光,更擔心別后的凄涼,不由得引發 “往也難追,來也難追,舊也休題,新也休題” 的慨嘆。如此復雜的心緒,盡付于杯酒之中,于是二人舉杯同飲,在醉意朦朧的氛圍里傾訴繾綣之情。末出 【清江引】 一曲是白居易與樊素的對唱。二人暫且拋開分離的愁苦,把握眼前的歡聚。白傅醉時露真情,挽愛姬之臂難舍難分; 樊姬再展歌喉,在檀板的脆聲伴奏下唱楊枝之曲,給老人以寬慰與愉悅。二人借酒傳情,沉浸在忘卻時空的歡娛之中。
鄭振鐸在《后四聲猿跋》 中說: “馥寫此四劇,時年近七十。然于《放楊枝》、《題園壁》 二劇,遣辭述意,纏綿悱惻,若不勝情。婉妮多姿,蓋有過于少年作家。老詩人固未能忘情耶?” 今觀此劇,白傅的多情,樊姬的厚愛,使讀者感嘆、激動,而桂馥在年近七十的晚景還能寫出這樣充溢著多情與厚愛的劇作,尤為難得。
上一篇:《雙釘案·廟控》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呂洞賓三醉岳陽樓》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