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明代劇曲·明代傳奇·張四維《雙烈記·酋困》原文與翻譯、賞析
【縷縷金】(凈、丑兀術、龍虎大王上)風勢惡浪頭高,小船如漂瓦,魄應消。那更兵船繞,隨風跳躍。安能插翅把生逃,馀生料難保。
【前腔】 (生、旦領水兵上) 江水闊陣云高,順流三翼下,列千艘。殺氣騰江嶠,旌旗照耀。胡兒今日命難逃,君讎足相報。(旦)元帥,今日之戰,非比等閑。一則有長江天塹之險,二則有元帥甲兵之勇,擒之甚易,不可錯過。迎還二帝,恢復中原,在此一舉耳。妾親執桴鼓,大小三軍,不許輕退,違令者以軍法從事。
【東甌令】傳吾令,把帆拽,力戰乘風為上策。催征戰鼓奴親掌,當速搗巢穴。滅胡興宋這功業,應在此時節。(生)夫人言之極當,解元等乘風殺向前去。(兩軍分立介)
【前腔】 (生)那騷羯狗,合當滅,你看洶涌江濤號怒颲。艨艟百萬排千里,插翅怎飛躍。投降急早省饒舌,免取頸污血。
【前腔】 (凈) 吾好笑,你狂說,豈不知驕勇天生當世杰。江南江北皆吾有,誰敢阻歸楫。伊今要把雌雄決,看取手中鐵。(旦擂鼓) (兩軍相沖,捉住龍虎大王) (凈敗下介)
【四邊靜】 (生催兵趕下) 中軍戰鼓聲轟裂,催船速排列。一字擺長蛇,首尾要相接。須圖大捷,乘銳沖折。一鼓盡成擒,應將國讎雪。
【前腔】 (凈慌跑上)艨艟貫索橫江截,歸途阻交絕。號炮咤雷驚,戈刀電光掣。蕩魂挕魄,心驚腦裂。傳令急收帆,逃生港中泊。(復跑下介) (生趕上) 一鼓盡成擒,應將國讎雪。
《雙烈記》 生動地描寫了宋代名將韓世忠戎馬征戰的傳奇經歷。陜西延安人韓世忠與秦州三陽張俊并有報國之志,相約同往江南投軍,為杭州制置使兵馬大元帥王淵收留。一日世忠偶在廊廡下睡臥,為官妓梁紅玉所見。紅玉知世忠非等閑之輩,遂以終身相許。世忠被王淵奏保為武節郎,掛先鋒印,先后平定方臘和苗傅、劉正彥之亂,升任檢校少保、武勝昭慶節度使,領兵駐守鎮江,抗拒金兵,紅玉亦受封為梁國夫人。金酋兀術南犯,世忠引兵拒敵,紅玉親執桴鼓助陣,一戰而勝,將兀術困于黃天蕩中。后兀術設計逃遁,紅玉上奏朝廷,請治世忠之罪。朝廷不予追究,反褒獎世忠夫婦的忠義報國之忱,擢升世忠官職,且封紅玉為兩國夫人。秦檜以奸謀陷害岳飛,世忠當面指斥,又上疏為岳飛辯冤,卻一無作用。世忠見奸佞當道,遂上表乞歸,長年優游林下。十余年后,朝廷又降旨封世忠為蘄王,滿門榮耀。這里所選的套曲敘寫了韓世忠與金兀術在金山大戰的壯觀場面。
首曲 【縷縷金】 以夸張的筆墨描摹了兀術等金酋在宋軍圍攻下失魂落魄的情狀。此時的金兵將卒早已失去了往日侵凌中原的威風,他們所乘小船在滾滾江潮的掀動下,猶如漂于水上的瓦片那樣難禁風浪。不習水戰的金人盡皆相顧失色,自知這一次性命危殆,恨不能插翅飛逃而去。次曲再度使用 【縷縷金】 曲牌,對宋軍排山倒海的雄健氣勢進行了充分的展示。句中 “陣云” 系江天上形似戰陣的濃厚云層; “三翼” 是古代戰船的代名,因其有大、中、小之分,故稱三翼; “江嶠”為江邊的山嶺; “君讎” 是指北宋靖康年間,徽、欽二帝被金人虜獲北去的家國深仇。韓世忠夫婦統率成行成列的戰艦順流而下,宋軍旗幟鮮明,斗志昂揚,充滿了滅胡虜、雪國恥的必勝信心。這兩曲氣勢豐沛,褒貶鮮明,通過兩軍陣營狀況的對比,點明宋軍大獲全勝的根本原因,為其后的戰爭描寫作好了鋪墊。
下一曲 【東甌令】 交代梁紅玉的戰略意圖,呈示出這位巾幗英雄的動人風采,說明調度有方是宋軍能夠取勝的另一重要原因。有勇有謀的梁紅玉提出 “乘風力戰” 的主張,傳令全軍揚帆進擊,直搗金兵巢穴,以建 “滅胡興宋” 的不世勛業。她本人則在后親自擊鼓督陣,助成大功。套曲由此過渡到兩軍江上大戰的核心部分。隨后兩曲連用 【東甌令】 曲牌的 【前腔】 通過韓世忠與兀術在江面戰場上的對答之辭,刻畫出韓世忠從容鎮定、指揮如意的大將風度和兀術虛驕狂妄、外強中干的可笑嘴臉。韓世忠勝算在握,豪情滿懷,以勝利者的姿態宣告了敵酋慘遭覆滅的必然命運,勸對手認清形勢,及早投降。其言語中 “騷羯狗” 系對金國女真侵略者的蔑稱; “颲” 是形容秋風凜冽的狀況; “艨艟” 為巨型戰艦; “急早” 同 “及早”; “免取頸污血” 意謂免得頭被砍掉,血流頸中。兀術明知力量不敵,還強自撐持著不肯認輸,反笑對方是在說大話。這里所謂的 “歸楫” 實指敗退返程的金國戰船; “伊”即你,系兀術對韓世忠的當面稱謂; “手中鐵” 為兵刃的代稱。兀術咬緊牙關表示要與宋軍決一死戰,又自吹自擂,以 “驕勇天生當世杰”、“江南江北皆吾有” 之類的言語為自己壯膽。最為可笑的是,他竟以 “誰敢阻歸楫” 之語來恫嚇對方,“誰敢阻” 三字霸道兇橫,但與粉飾敗逃的“歸楫” 二字連用,其心虛氣短的本質頓然暴露無遺。至此,曲中已將戰場局勢敘寫得一清二楚,兵戈未動,即已勝負判然。鋪墊既足,全套自然而然進入戰事的敘述。
一經接仗,宋軍即大占上風,生擒金國龍虎大王。兀術急率馀部慌慌敗退,韓世忠引軍乘勝追擊。最后的兩曲 【四邊靜】 即分別展示宋軍和金兵在追擊過程中勇怯有別的不同表現,以傳神寫意的簡煉筆墨摹繪出宏大的戰爭場面。其中 “沖折”實系 “折沖” 之意,因曲律關系倒文以求趁韻,“乘銳折沖” 意謂發揚銳氣,克敵制勝; “貫索” 為長繩; “港” 是指港汊而言。宋軍戰艦一字長蛇般排開,首尾相接,同時又以長繩封鎖江面,阻住金兵去路。號炮聲中,滿懷報仇雪恨之意的宋軍將士揮動兵戈,奮勇殲敵,銳不可當,殺得金兵魂飛魄散,“心驚腦裂”,慌忙逃入狹窄的港汊以求保命。曲中 “中軍戰鼓聲轟裂,催船速排列” 兩句呼應上文 “催征戰鼓奴親掌” 之語,暗寫出梁紅玉指揮若定的超凡氣度。
套曲圍繞宋、金兩軍的江上之戰逐層展開,大筆揮灑,細處落墨,既展現震撼人心的大場面,又勾勒方方面面的戰爭細節,以兩兩相對的方式敘寫兩軍士氣、陣容、將略及交仗情形,將大戰全過程有條有理地完整表現出來,結構謹嚴,敘事清晰,曲語平樸生動,所寫雖只是過場性情節,卻仍一絲不茍,由頭至尾緊密銜接,毫無松懈贅馀之筆。
上一篇:《卓文君私奔相如》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雙釘案·廟控》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