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實
千古勾欄僅見之,樓頭慷慨卻奩時。
中原萬里無生氣,俠骨剛腸剩女兒。
《桃花扇》,清代孔尚任所作傳奇,以復社文人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為主線,突出地塑造了李香君這個深明大義、不畏權奸、忠于愛情的典型人物形象,揭示了南明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同時,“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恨”,抒發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本詩為以史諷今之作。
詩的第一句,就以重筆點明李香君是千百年來勾欄中絕無僅有的奇女子,既表明了詩人的立場、態度,也提示讀者本詩的議論是由李香君而發。這種從概括性的人物品評落筆的寫法,為下面的內容展開提供了廣闊的回旋余地,可謂精明之筆。
第二句是對第一句的具體說明。李香君奇,奇在哪里?奇在她雖然身為下賤,卻心性不凡,明大義,識大體,不為權奸所誘,不為物質所動。卻,拒絕;奩,鏡盒,后泛指嫁妝。“樓頭卻奩”,指的是《桃花扇》第一卷第七出戲“卻奩”。戲的這一出,寫權奸阮大鋮為了拉攏侯方域,替李香君置辦嫁妝。婚后第二天,李香君得知嫁妝為阮大鋮所贈,即憤而不受,拋擲滿地,表現出女主人公的鮮明的愛憎和堅定的原則性。
第三、四句,是對歷史的批判,也是對現實的慨嘆。當日南明王朝社會死氣沉沉,一般士大夫茍安于現狀,絲毫沒有反抗的念頭,唯獨一個淪落風塵的弱女子反倒有這樣一種堅強不屈的精神,一片愛國之心。社會是這種局面,南明還能不亡嗎?聯系到眼前的現實,社會不也是缺少豪杰之士,國家不也是處于危難之中嗎?怎不令人喟然嘆息呢!
本詩的出奇制勝之處,主要表現在構思和立意上。詩人抓住了兩對相互矛盾對立的事物:一是勾欄墮落之地與心性不凡的奇女子;一是歷來被視為社會梁棟的須眉男子反不及被社會認為“非英物”、只能米鹽瑣屑終其身的巾幗女兒。這兩對相互矛盾的事物對舉,收到了相反相成的效果。前者突出了李香君出污泥而不染的難能可貴,使人物形象更為鮮明;后者則突出了社會危機的深重,社會悲劇的深刻,強化了詩歌的主題。
上一篇:蘇曼殊《過平戶延平誕生處》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柳亞子《哭蘇曼殊(四首選二)》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