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鄴
暮天新雁起汀洲,紅蓼花開水國秋。
想得故園今夜月,幾人相憶在江樓。
南飛的大雁,自古以來惹動了多少薄宦游子的鄉情,多少文人墨客為征雁寫下不朽的篇章,詠雁抒情,已是古典詩詞的特定題材,在雁的形象中,積淀著我們民族的審美意識和特定的內涵,本詩正是一例。
前兩句由雁展開畫卷。“新雁”,即征雁,秋色作而雁南飛,是作為候鳥的大雁生存的本能習慣,但敏感的詩人卻會在這司空見慣的自然現象中,激起心中的漣漪,宋玉在嗈嗈南游的大雁聲中,不就升起“蹇淹留而無成”(《九辯》)的喟嘆么。征雁、蓼花、水渚、沙洲、暮天、秋色,在水國秋日暝色中,羈旅異鄉之人,怎不會頓生鄉情。這兩句以“雁起汀洲”,那富于音響、動感的效果抓住讀者,雁前著一“新”字,暗含心中淹留之情,而在蓼花秋色中,又逗引起讀者與詩人在“遲暮”感上的共鳴之情,這兩句靈動的景語,正是蘊含豐富的情語,為后兩句言情,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想得故園今夜月,幾人相憶在江樓”,寫思親情緒,真摯沉篤,出語雋永。不寫自己聞雁思親,卻言親人當此月夜,江樓相聚思念自己,深得絕句含蓄三昧。劉熙載云:“絕句取徑貴深曲,蓋意不可盡,以不盡盡之,正面不寫,寫反面;本面不寫,寫對面、旁面,須知睹影知竿乃妙”(《藝概·詩概》),詩人正是以“睹影知竿”法,抒寫衷曲。讀到這里,大詩人王維“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杜甫“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月夜》)那種曲折婉轉之致,深厚憶念之情,在此又得到不同場景的發揮,可謂瓣香前賢而自具面目。
這首《雁》詩,寫景清麗,抒情深婉,全詩意象的暗示性強烈,將淹留無成,潦倒遲暮之人那種異鄉思親之情表現得十分真切,而詩歌意境的清麗纏綿、幽淡雋永,又充分體現了詩人“清致而聯綿”(《唐才子傳》)的藝術風格,以及他對雁這一對象的審美觀照。
上一篇:羅隱《蜂》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二)》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