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枝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熙寧十年(1077)四月,蘇軾離開密州,改任徐州知州。孔密州,即是接替詩人任密州知州的孔宗翰(字周翰),他與蘇軾交誼甚深,時相唱酬。離別后不久,孔便從遠道寄來五首絕句詩,東坡讀后,很有感觸,趁興和了五首《東欄梨花》便是其中的第三首。
“梨花淡白柳深青”,起句直扣題面,寫出東欄梨花潔白的色彩和茂密的景觀。“淡白”的梨花與“深青”的柳葉,相互映襯,對比強烈,給人以鮮明的色彩感,愈益實現梨花的潔白。這種色彩,還有點明節(jié)令的藝術效果,柳色青青,梨花盛開,正是春深時分。所以,詩的第二句接著說:“柳絮飛時花滿城”,柳葉青翠濃郁,柳絮滿城飛舞,梨花怒放在這個“煙花三月”的時節(jié),分外妖嬈,為明媚的春光增色不少。然而,詩人并未為賞心悅目的春景而激發(fā)起內心的歡樂,卻發(fā)出了“惆悵東欄一枝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詠嘆。一株雪,就是一樹梨花,用雪比喻梨花,唐代詩人早已說過,如韓愈《聞梨花發(fā)》:“聞道郭西千樹雪”。蘇軾面對眼前盛開的梨花,油然產生一種悵然若失的情思,他在心底自問,人生能幾度看到這樣的清明佳景呢?在這種藝術意想中,蘊含著詩人對歲月易逝、人生短暫的無限感慨,對不斷遷徙、流轉無定的深深悲嘆。這個結句,情感的包孕量是相當豐富的。
全詩淡雅自然、渾然天成、聲情搖曳,跌宕有致,用問句作結,更覺韻味悠長。洪邁《容齋隨筆》說張耒極愛賞這首詩,常常擊節(jié)詠吟。這個記載是可信的。陸游認為這首詩后一聯的詩意,杜牧的《初冬夜飲》已經道過(《老學庵筆記》卷十)。其實,杜牧“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欄干”二句抒寫的情思,與蘇軾是不同的;杜詩以梨花喻雪,蘇詩以雪喻梨花,寫法也不一樣,不可以相提并論。
上一篇:司馬光《曉霽》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蘇軾《贈劉景文》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