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琵琶弦
雖蒙今日寵,猶憶昔時憐。
欲知心斷絕,應看膝上弦。
據《北史·后妃傳》載,馮淑妃名小憐,先為北齊后主高緯大穆后之從婢,穆后愛衰,乃于五月五日以馮氏進之,號曰續命。馮工歌舞,性慧黠,善解人意,后主嬖之,遂立為左皇后。及北周軍取晉陽,后主以馮奔洪洞戍,復奔青州,卒為北周武帝宇文邕所獲,以之賜代王達。一日,馮侍代王彈琵琶,因弦斷,而賦此詩。
就上述情況看來,可知這雖是一首即事命題的感興之作,但它緣物托意,卻抒寫了胸中積郁已久的慨嘆,所以沉摯厚重,并不流于膚淺敷衍。 “雖蒙”“猶憶”云云,系由今推昔的明志語,表示不因當前承受新主的恩寵而忘記故主的恩情;恰恰相反,到是由此引動出無限傷心悲痛來: “欲知心斷絕,應看膝上弦!”借琵琶的弦斷比喻自己心腸碎絕,真是直捷明快,無絲毫的遮飾游移,充分顯示出她愛情的堅貞專注。當然,對于古代社會這種身份地位懸殊、帶有相當依附關系的“愛情”,應作具體分析,以便得出符合實際的認識。一般說來,受到禮教、經濟、政治等方面條件的限制,女子普遍缺乏自立的能力,尤其是處在人生底層的低賤者,一旦蒙權貴的寵幸,便會平步青云,現實處境和精神面貌都產生極大變化,故而她們對自己命運支配者的愛情,除了異性間愉悅的生理心理因素外,那感恩知遇的內容也占據了相當重要的成份,所以,這種情況被稱作“以身事人”。待到以后發生急遽變化,主家遭逢亡國滅族的災禍,性情剛烈者,則有綠珠的墜樓以殉石崇;而比較柔弱的,便只好逆來順受,聽任命運遷播,當再奉侍新主人時,能暗彈珠淚、不忘舊情,也就難能可貴了。大多數的女子都屬于后一類,如馮淑妃即為典型的一例。唐王維《息夫人》詩云: “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清趙殿成注引《左傳》謂,楚王滅息國,虜息夫人以歸,與之生二子,然三年終不語,楚王怪而問之,息夫人回答說: “吾一婦人而事二夫,縱弗能死,其又奚言?”此等心情正可共馮淑妃參照,而這種處境卻是歷史的必然與偶然所造成,真是可嘆復堪憐。
這首五言小詩完全口語化了,當是馮淑妃心情激蕩時自然流出,故不假絲毫修飾,卻自有其率真動人處,也正是這般明朗爽健的格調,充分體現出北方女性的愛情風貌,大有異于南國姑娘婉曲溫柔、纏綿似水的戀歌。
上一篇:情詩|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懊儂歌·江陵去揚州|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