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鷺
朱鷺魚以烏路訾邪鷺何食食茄下,不之食不之吐將以問諫者。
這首《朱鷺》在《樂府詩集》中編入“鼓吹曲辭”中“鐃歌”一類。《朱鷺》詩按最早見于《樂府詩集》的大字是“朱鷺何食食茄下,不食不吐將以問諫者。”十六字,其余小字是記聲,無意義。《鐃歌》中有部分作品聲辭相雜或傳寫訛誤,難于理解,歷來解釋,頗多不同。《朱鷺》亦有異文,這里以最早的文字記載為準。
朱鷺就是紅色的鷺。古時有諫官之設(shè),人臣進諫君王,事先擊鼓,謂之“諫鼓”,鼓漆以紅色,裝飾的鷺鳥也涂成紅色,故詩以“朱鷺”為名。詩中的“茄”字為古“荷”字, “茄下”就是荷莖,荷莖圓直中空無雜物,折而有絲,綿延不斷,暗喻直臣沒有私心雜念,一心為國,雖遭挫折而思緒綿延不斷。所以全詩字面意思是說:朱鷺吃什么吃荷莖,你諫者不食不吐是什么意思?詩以“朱鷺”代指諫者,吃荷莖不吞不吐,正如諫臣貌似欲言,實則不言;按理當言,吞吞吐吐,模棱兩可。有背于荷莖無私之義,不合于諫臣應(yīng)盡之責。
這首歌辭應(yīng)歸于“謠諺”一類,它用指代與暗喻手法。朱鷺為諫鼓之飾物,諫鼓為諫臣必用之工具,故以“朱鷺”代諫者是“以部分代全體”的“指代”手法。以“荷莖”的直而中空的形象特點比喻“正直無私”的品德,以“不食不吐”的形象比喻“吞吞吐吐”,這都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耐人尋味。
上一篇:望海|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雜曲|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