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鳥依佳樹,飛雨灑高城。況與二三子1,列坐分兩楹。文雅一何盛2,林塘含余清。府君未歸朝3,游子不待晴。白云帝城遠,滄江楓葉鳴。卻略欲一言4,零淚和酒傾。寸心久摧折5,別離重骨驚。安得凌風翰6,肅肅賓天京。
公與韋公唱和即效韋體,此固為不及,亦風格盡高。“游子不待晴”以下,逋翁自敘,似是貶饒州司戶時也。
【校記】
1.二三,《全唐詩》一作“數君”。
2.盛,《全唐詩》一作“麗”。
3.府君,《全唐詩》一作“我公”。
4.卻略欲一言,《全唐詩》一作“拜手欲無言”。
5.久,《全唐詩》一作“已”。
6.風,《全唐詩》一作“霜”。
【箋釋】
[郎中使君] 指韋應物。《唐才子傳·韋應物》:“應物,京兆人也。尚俠,初以三衛郎事玄宗;及崩,始悔,折節讀書。為性高潔,鮮食寡欲,所居必焚香掃地而坐,冥心象外。天寶時,扈從游幸。永泰中,任洛陽丞。遷京兆府功曹。大歷十四年,自鄠縣令制除櫟陽令,以疾辭歸,寓善福寺精舍。建中二年,由前資除比部員外郎。出為滁州刺史,居頃,改江州刺史。追赴闕,改左司郎中。或媢其時,媒孽之,貞元初,又出為蘇州刺史。大和中,以太仆少卿兼御史中丞,為諸道鹽鐵轉運江淮留后。罷居永定,齋心屏除人事。”韋應物有《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兵衛森畫戟,宴寢凝清香。海上風雨至,逍遙池閣涼。煩痾近消散,嘉賓復滿堂。自慚居處崇,未睹斯民康。理會是非遣,性達形跡忘。鮮肥屬時禁,蔬果幸見嘗。俯飲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歡體自輕,意欲凌風翔。吳中盛文史,群彥今汪洋。方知大藩地,豈曰財賦疆。”孫望《韋應物詩集系年校箋》定此詩于貞元五年(789)夏作于蘇州刺史任內。并曰:“況之貶,宜在貞元五年三、四月之間矣。以況本蘇州人,故于貶遷途中先返故里,奉和詩即貶而返蘇后所作,故自稱州民云云也。詩之作在夏間,于時亦相符……題作《酬本部韋左司》,蓋應物是歲歲初尚在尚書省左司郎中任,事不數月,故詩題猶以本部韋左司為稱也。彼題之所以一作《酬本部韋左司》者,大約系顧況編集自存,故簡其題如此耳。”《韋蘇州集》卷一《郡齋雨中與諸文士宴集》后附有《奉同郎中使君郡齋雨中宴集之什》,題銜“州民朝議郎行饒州司士參軍員外置同正員顧況”,孫望校箋以為“然則顧況之為司戶、司士,皆有可能。惟以愚度之,似宜從此詩所署司士為是”。《全唐詩》卷二六四注:一題作“奉和同郎中韋使君郡齋雨中宴集”。
[二三子] 猶言諸君;幾個人。《論語·八佾》:“二三子何患于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江淹《雜體詩》:“眷我二三子,辭義麗金雘。”駱賓王《敘寄員半千》:“寄言二三子,生死不來旋。”
[兩楹] 房屋正廳當中的兩根柱子。兩楹之間是房屋正中所在,為舉行重大儀式和重要活動的地方。《禮記·投壺》:“已拜受矢,進即兩楹間。退反位,揖賓就筵。”劉向《九嘆·愍命》:“戚宋萬于兩楹兮,廢周邵于遐夷。”
[府君] 漢代對郡相、太守的尊稱。后仍沿用。《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府君得聞之,心中大歡喜。”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陳仲舉)為豫章太守,至便問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此處謂韋應物。
[游子] 顧況自稱。
[卻略] 退身。表謙恭。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周王既入,始至階頭,帝逆遣傳詔遏使就東廂。周侯未悟,即卻略下階。”
[凌風翰] 凌風,乘風。葛洪《抱樸子·任命》:“故康衢有角歌之音,鼎俎發凌風之跡。”凌風翰,乘風飛翔的翅膀。
[賓天京] 進謁京都。天京,謂京都。李白《自梁園至敬亭山見會公談陵陽山水兼期同游》:“粲粲吳與史,衣冠耀天京。”
【輯評】
《
上一篇:《顧況(十二首)》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送耿拾遺歸上都》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