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田北川下,靜者去躬耕。萬里空江菼,孤舟過郢城。種荷依野水,移柳待山鶯。出處安能問,浮云豈有情。
【箋釋】
[袁處士] 疑為袁滋。《新唐書》卷一五一《袁滋傳》:“袁滋,字德深,蔡州朗山人,陳侍中憲之后。強學博記。少依道州刺史元結,讀書自解其義,結重之。后客荊、郢間,起學廬講授。建中初,黜陟使趙贊薦于朝,起處士,授試校書郎。”此詩當作于劉長卿大歷五年(770)至八年(773)間鄂岳轉運留后時。
[躬耕] 親身從事農業生產。《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
[菼] 初生的荻,似葦而小。《詩經·衛風·碩人》:“鳣鮪發發,葭菼揭揭。”
[郢城] 《元和郡縣圖志逸文·山南道》江陵府江陵縣:“故郢城,在縣□三里(《括地志》云‘在江陵縣東北六里’),即楚舊都也,子囊臨終遺言‘必城郢’,即此也。”
【輯評】
《唐詩歸·中唐一》:“靜者去躬耕”,鐘惺評:一“去”字,說得悄然。
王堯衢《古唐詩合解箋注》卷八:“閑田北川下,靜者去躬耕”,此送歸隱之詞。閑田在北里之下,惟靜者可以去而躬耕,其不能去者,皆能動不能靜者也。“靜者去”三字自妙。“萬里空江菼,孤舟過郢城”,此蓋送其去也。菼,蘆之始生者。萬里之江,空而所見者菼也。郢城,今荊州府,處士舟當過此也。“種荷依野水,移柳待山鶯”,此皆隱居時不經意之事也。種荷見有野水而偶依之。鶯最喜柳,柳移而鶯自來。待者,任其自然也。“出處安能問,浮云豈有情”,合上云:處士忘情于世,不滯于物如此,則出處安能去問?如彼浮云之無著,豈若有情者之容人眷戀不已乎!前解是送處士,后解寫處士之忘情以高之。
上一篇:《送韋邕少府歸鐘山》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屏風上各賦一物得攜琴客》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