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陳子龍詩《易水歌》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趙北燕南之古道,水流湯湯沙皓皓。送君迢遙西入秦,天風蕭條吹白草。車騎衣冠滿路旁,驪駒一唱心茫茫。手持玉觴不能飲,羽聲颯沓飛清霜。白虹照天光未滅,七尺屏風袖將絕。督亢圖中不殺人,咸陽殿上空流血。可憐六合歸一家,美人鐘鼓如云霞。慶卿成塵漸離死,異日還逢博浪沙!
陳子龍后期的詩,多憤慨奸臣誤國、清兵入侵,悲痛國破家亡,戰友殉難。顧炎武在《哭太仆陳子龍》中說他“恥為南冠囚,竟以彭咸則”,這就道出了他的愛國思想和斗爭精神。這種思想境界,形成了他后期許多作品具有悲劇特色。
《易水歌》借詠荊軻來抒發自己哀悼殉國戰士的悲感和抗清復仇的決心。《陳忠裕公全集》在此詩后的注云: 此詩似專詠古,卻是為左懋第赴北京與清廷談判被扣留,拒降而被害一事。這說法可信,但不能把它看作僅寫左懋第一人,而是為以左懋第為代表的諸多為國捐軀的忠義之士所作,寫得悲壯感人。“趙北燕南之古道,水流湯湯沙皓皓。送君迢遙西入秦,天風蕭條吹白草”。這幾句是通過寫景抒情?!肮诺馈薄ⅰ鞍撞荨?,落實了“蕭條”二字,顯得悲涼;“湯湯”有無涯而激蕩之感;“皓皓”有廣闊而曠達之狀,落實了“迢遙”二字,在悲涼中又顯出雄渾之勢。“趙北燕南”正是易水之所在地,暗用了荊軻赴秦刺秦王之典,隱現的典故與顯現的景物構成的送別場面,不是“凄凄慘慘戚戚”,而是悲中透露出雄壯的氣息?!败囼T衣冠滿路旁,驪駒一唱心茫茫。手持玉觴不能飲,羽聲颯沓飛清霜”。這幾句主要是從聽覺中去寫情?!败囼T衣冠滿路旁”的“滿”字,道出了送別人之眾,因為荊軻此行關系重大,眾望所歸,所以場面是很熱烈的。但是離別的“驪駒”歌聲一起,凄切的音調,感染了眾人的心緒,產生了“心茫?!钡你皭澲小4巳デ巴疚床?,是送別還是訣別,不禁憂心頓起。酒杯在手而酒難以下咽,沉浸在送別的哀傷之中。突然,樂聲由凄切變為高昂、強大而清亮,人們的精神為之亢奮。通過聲音變化,寫出了人們心態、情緒的變化,揭示了內在情感的激蕩起伏。這前半部就是以視覺聽覺互映,情景交融的手法表現了悲劇氛圍。下面四句寫燕太子丹派荊軻刺秦王的壯舉未遂的故事。是前一部分寫送行的發展與結局,是全詩的中心所在?!翱樟餮保c明了行刺未成而導致了悲劇結局,對大事未成表示了無限悲嘆。雖然如此,但精誠感天,使白虹貫日,以及荊軻抓住秦王衣袖揕秦王胸的壯舉和秦王逃脫的狼狽相,充分反襯出荊軻英勇壯烈的豪氣。接著以“可憐六合歸一家”二句陡然一轉,既表現了對英雄壯舉未成的無限惋惜,又一反過去對“秦王掃六合”的歌頌而發出憤怒的詛咒,并以“美人鐘鼓如云霞”揭露了其罪惡。以此喻指當時清兵南侵給全國人民所造成的悲劇。故接著有“慶卿成塵漸離死”之語,壯士們流血犧牲為國捐軀,但他們的血不會白流,人們定會繼承烈士遺志,為國報仇,“異日還逢博浪少”,用張良謀刺秦始皇的典故,由悲變壯,充分顯示了復仇之志不泯,定將斗爭到底的決心。
詩人用荊軻刺秦王未遂的故事歌頌左懋第及其同僚使清不屈而亡的英勇事跡,使歷史故事與現實斗爭兩相輝映,增進了詩的意蘊與厚度,使之更富有了感染力。
上一篇:沈約詩《新安江水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游好》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散文·班固文《楊胡朱梅云傳節錄》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