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翾風·怨詩》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春華誰不美,卒傷秋落時。哽咽還自泣,鄙退豈所期。
桂芳徒自蠹,失愛在蛾眉。坐見芳時歇,憔悴空自嗤。
這首詩,以深沉含蓄的筆觸,描寫一位昔日倍受寵愛而后失寵的女子,形孤影單滿腹怨懣。
翾風,十歲從胡地賣給石崇為婢,因嬌艷可愛,擅于文辭,深受寵愛。三十歲時,由于其它妙年婢女嫉妒詆毀,退為房老(婢妾年久而衰退者謂之房長,亦稱房老)。翾風既恨眾婢的污蔑和誹謗,又怨石崇聽信讒言,恩絕義斷,滿懷悲憤,寫下此詩,以傾瀉自己的憂傷。
首二句“春華誰不美,卒傷秋落時”。托物起興,“華”即花。“華”,春天里繁花似錦;又指人生最可羨慕的青春年華。春天的鮮花美艷動人,誰看了不動情呢?而少女鮮花般迷人的豐姿又何嘗不是動人心弦,令人羨慕。花開有一定的期限,花期一過,或枯或落,美好的時節也就消逝了。人生不也同這春花一樣嗎?青春年華是人一生中最美最動人的時節,盛年一去,老大來臨,秋天里就剩下些枯枝敗葉了,人生的秋天怎不令人愁思輾轉,夜不成寐? “哽咽還自泣,鄙退豈所期”。此二句承前春花、秋落的抒寫而生的種種愁思。春天已過,秋天滿地的枯葉,勾起詩人滿腔的哀怨,聯想自己的一生,不禁哽咽無語。因“秋落”而“哽咽”,因哽咽”又“自泣”,勾勒出這個被冷落的女子凄涼哀怨的輪廊。想當初她和石崇情深義重,據《拾遺記》載:“石崇嘗語之曰:‘吾百年之后,當指白日,以汝為殉。’答曰:‘生愛死離,不如無愛,妾得為殉,身其何朽!’”如今人未死而身已離,怎不叫人悲痛! 讀到這里,讀者油然而生同情之心。對她是如何落到這種處境感到疑惑和關心。
“桂芳徒自蠹,失愛在蛾眉。”詩很自然地轉筆敘述“哽咽”、“鄙退”人為的原因。蠹,意為蛙蟲,引申為損害。高貴典雅的桂芳無情地遭到損傷,“蛾眉”語出屈原《離騷》:“眾女忌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青春已逝,老大傷悲,更兼眾婢的造謠中傷,何其不幸! 美麗善良無法戰勝邪惡,詩人用形象生動的比喻簡潔地說明了失寵的緣故。面對厄運,詩人抑郁、憤恨但又無能為力。“坐見芳時歇,憔悴空自嗤。”芳時已歇,盛年不再,誰也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作者由失望而絕望。看來,后半生只有在寂寞、孤苦中度過,還有誰會來關心我呢?在百般無奈中嘆息道:讓我在憔悴中自我解嘲吧! 可自我安慰也是徒勞無益的。詩人就此戛然停筆。結句實在是含悠然不盡之意,給人以無窮的想象余地。
這首詩抒寫了古代婢女年長色衰的不幸,在封建社會中有一定典型意義。詩歌從“春華誰不美”到“傷秋落”終至“芳時歇”,始終以“春華”貫穿全詩。簡潔明了地道出詩人的人生經歷及其體驗。婉曲、沉郁,表現出一種愁腸欲斷,無可奈何的情緒。含蓄地抒發了無端遭貶的幽怨和悲憤。據《拾遺記》記載,此詩一出,“石氏房中并歌此為樂曲,”看來,妙年婢女也很喜歡它的;或者還在此詩中看到一點自己將來的影子,不免有些兔死狐悲了。可見詩歌寫得的確動人。
上一篇:《白居易·思婦眉》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顧炎武·悼亡(其四)》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