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谷有蓷》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詩經·王風
中谷有蓷, 暵其干矣。有女仳離,嘅其嘆矣。
嘅其嘆矣,遇人之艱難矣。
中谷有蓷,暵其脩矣。有女仳離,條其矣。
條其嘯矣, 遇人之不淑矣。
中谷有蓷,蝧其濕矣。有女仳離,啜其泣矣。
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這是一首棄婦詩,詩篇訴述了一個女子被丈夫遺棄的苦悲。全詩共三章,章六句,雙句押韻,韻部按開口、合口、齊齒三呼順次變換。通篇運用重章疊句形式展開訴述。格調悲凄,感情濃烈,充滿對命運的悲怨,是《詩經》棄婦詩中風格獨具的篇什。
詩篇每章都以蓷草的不幸作起興。 “中谷有蓷,暵其干矣。”中谷,即谷中。蓷(tui推),唇形科草本植物,今名益母草,可治月經不調、經前產后腹部脹痛,并有促進子宮復原之功。 暵(han漢),《說文》引三家《詩》作“”,水濡而干。干,枯萎。后面的“脩”、“濕”也是這個意思。蓷草喜干惡濕,宜生山坡、嶺旁,現在卻處于潮濕多水的山谷,這是生不得其地。本來可以枝繁葉茂,分享天地所給予的化育之德的蓷草,卻因為生不得其所而干枯萎死了。詩篇以蓷草的不幸作起興,不僅在情調上造成了濃郁的悲劇氣氛,對抒情主人公的不幸也作了暗示。
起興之后,便是正意的敘寫。三個章節,以“仳離”二字為感情線索,通過憶昔、思今、想后的訴述,由“嘆”而“嘯”而“泣”,層層深入地寫出了抒情主人公無辜被棄的悲苦及其悲劇根源,揭露了宗法社會以繁子孫、廣家族為目的的婚姻對愛情的踐踏。就一章而論,運用獨特的藝術手法,集中筆墨寫出抒情主人公被棄的苦悲及其苦悲所在,讓讀者(或聽者)從悲凄慘惻的訴述中領略抒情主人公被棄的無辜。
“有女仳離,嘅其嘆矣。嘅其嘆矣,遇人之艱難矣?!必?pi痞)離,別離,特指婦女被遺棄。嘅,同慨。遇人,遭逢男人。這里指選取配偶。艱難,指篤于伉儷之情的男人難得。這四句,前二句寫被棄苦悲;后二句寫悲苦所在。從起興到正意的訴述,中間先用“有女”二字關扣,點明起興與所詠之詞在意義上的密切關系。然后寫出所詠之詞的具體內容。“嘅其嘆矣”(“條其嘯〔同嘯〕矣”、“啜其泣矣”)寫出了苦悲之狀;“遇人之艱難”(“遇人之不淑”、“何嗟及矣”)說明了“嘅其嘆矣”(“條其嘯矣”、“啜其泣矣”)的原因所在。 這個原因所在的表達,是通過“嘅其嘆矣”(“條其嘯矣”、“啜其泣矣”)一句連鎖形式的使用來實現的。在訴述正意的四句話中,中間兩句同形而地位和功能各異,這就不僅在形式上突出了描寫苦悲情狀的句子,加重了苦悲的份量,強調了苦悲之由,而且造成了突兀頓挫的旋律,從而把悲訴時的哽咽抽泣神態也刻畫出來了。
從全詩的悲訴中,我們看到,詩中主人公最大悲怨是“遇人之不淑”,造成這種悲怨的重要原因在于“遇人之艱難”。在以男子為中心,婦女毫無經濟地位的宗法社會里,婦女命運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丈夫的品德如何。因此,“愿得一心人,白頭不離”就成了古代婦女悉心追求的愛情理想。但可悲的是,即使找到了“一心人”,也往往擺脫不了“仳離”的命運?!渡仙讲赊率彙分械臈墜D,《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就是如此,造成這種災難的根本原因在于小農經濟的家族私有制。因而,傳宗接代就成了夫妻關系的紐帶,沒有子息,“及爾偕老”的愿望就只能成為婦女的空想。從詩篇的悲訴看來,這位棄婦與丈夫的關系并不是太壞的。她的被棄,既不是丈夫喜新厭舊,也不是“兇年饑饉,室家相棄”,而是“婦孕不育”,丈夫卻把責任歸咎于她。所以她怨悔“遇人之不淑”?;榍埃椿榉蛳蛩靶攀牡┑?,她滿以為在他身上可以獲得終生幸福,可是婚后在生育問題上未能如愿,他寧愿犧牲愛情也要急于求子,這是她料想不到的,所以她悲嘆“遇人之艱難”。面對干枯萎死的蓷草,“仳離”之苦,憔悴之悲一齊涌上心頭。思前想后,淚水不禁奪眶而出,悲悔“何嗟及矣”。
特別令人深思的是,她身遭遺棄,對丈夫竟“無怨懟過甚之詞”,而把不幸歸咎于命運的安排。這種在不幸面前怨而不怒的性格,與《氓》和《谷風》的棄婦大相徑庭。可見,詩篇塑造這個形象,是一個宗法婚姻的犧牲者形象。這個形象的塑造,不僅表現了古代婦女命運的悲慘,而且揭露了“多子多?!薄o子該出的傳統觀念對人們的荼毒。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認為這首詩比《詩經》其他棄婦詩更值得重視。
上一篇:《金和·七夕》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馮延巳·臨江仙》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