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白《清平調詞三首》詠[陜西]·興慶宮遺址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①,春風拂檻露華濃②。
若非群玉山頭見③,會向瑤臺月下逢④。
一枝紅艷綠凝香, 云雨巫山枉斷腸⑤。
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新妝⑥。
名花傾國兩相歡⑦,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⑧,沉香亭北依闌干⑨。
【題解】
這三首為李白天寶二年(743)供奉翰林時所作。關于這三首詞,多有傳說,《松窗雜錄》載:“開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藥,即今牡丹也。得四本:紅、紫、淺紅、通白者,上因移植于慶興池東沉香亭前。會花方繁開,上乘月夜召太真妃以步輦從。詔特選梨園弟子中尤者,對樂十六色。李龜年以歌擅一時之名,手執擅板,押眾樂前,欲歌之。上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遂命龜年執金花箋宣賜翰林學士李白,進《清平調》詞三章。白欣承詔旨,猶苦宿酒未醒,因援筆賦之……龜年遽以詞進,上命梨園弟子約略調撫絲竹,遂促龜年以歌。太真妃執頗梨七寶杯,酌西涼蒲萄酒笑領,意甚厚。上因調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將換,則遲其聲以媚之。太真飲罷,飾繡巾重拜上意。……上自是顧重李翰林尤異于他學士。”此詞為應詔所作,贊美明皇、楊妃之意明矣。沈德潛《唐詩別裁集》謂:“三章合花與人言之,風流旖旎,絕世豐神。”有人謂李白以詞譏諷玄宗、楊妃,恐非是。
【作者】
李白,唐代詩人,生平見前山西《太原早秋》詩。
【注釋】
①此句以云、花擬貴妃衣服、容貌。想,如、像。②此句寫牡丹得春風雨露之滋潤而鮮艷無比,喻貴妃得玄宗寵幸更顯美麗。檻,欄桿。③群玉:群玉山是傳說中的仙山。《穆天子傳》卷二:“癸巳,至于群玉之山。”群玉山,即《山海經》之玉山,西王母所居。④會:當。瑤臺:傳說中神仙所據之地。《拾遺記》卷十昆侖山:“第九層山形漸小窄,下有芝田蕙圃,皆數百頃,群仙種耨焉。傍有瑤臺十二,皆五色玉為臺基。”⑤此句謂楚王與巫山神女的故事畢竟虛列縹緲,徒使人為之神傷。暗說今日玄宗與貴妃之遇遠勝之。⑥“借問”兩句以趙飛燕之美麗和得寵贊美楊妃。飛燕:趙飛燕,漢成帝時皇后,以美貌著稱。倚新妝,形容貴族女子那種嬌柔的姿態和神情。后人以己意解此詩,并由此生出故事。宋樂史《李翰林別集序》:“會高力士終以脫靴為深恥,異日太真妃重吟前辭,力士曰:‘始以妃子怨李白深入骨髓,何翻拳拳如是耶?’太真妃因驚曰:‘何翰林學士能辱人如斯?’力士曰:以飛燕指妃子,賤之甚矣。’太真妃頗深然之。上嘗三欲命李白官,卒為宮中所捍而止。”⑦傾國:指美女。《漢書·李延年傳》:“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后世因以“傾城傾國”代指絕色美女。⑧此句謂賞名花對妃子,即使有無限春愁,也會在春風中化解。沈德潛《唐詩別裁集》: “本言釋天子之愁恨,托以春風,措詞微婉。”⑨沉香亭:用沉香木建的亭子,約在興慶宮龍池東。
上一篇:(唐)張說《踏歌詞》詠陜西興慶宮遺址詩詞
下一篇:(明)彭年《沉香亭故址》詠陜西興慶宮遺址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