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俞明震《泛黃河自寧夏達包頭鎮舟行雜詠二首》詠[內蒙古自治區]·包頭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清)俞明震
舟環烏喇特①,面面飽看山。
雜樹自生滅, 河流時往還。
氈廬寒暑共②,國界有無間。
墾牧強權在, 邊民盡出關③。
聞說陰山近④,橫流入地行⑤。
夢懸青冢影⑥,風有黑河聲⑦。
市遠尋車轍⑧,塵昏壓土城。
萬方同永夜⑨,孤燭自分明。
【題解】包頭位于內蒙古西部。背靠雄偉的大青山,面臨奔騰的黃河。清代稱包頭鎮。“包頭”蒙語為“包克圖”,意為“有鹿的地方”。此詩是作者由甘肅提學使任回鄉途中所作。原詩共十首,今錄八、九兩首,詩描繪了包頭一帶的邊塞風光。
【作者】
俞明震(1860—1918),清末詩人。字恪士,號觚庵,浙江山陰(今紹興)人。光緒十六年(1890)進士,授刑部主事,曾在臺灣抗擊日軍,宣統末官甘肅提學使。屬清末“宋詩派”,有《觚庵詩存》。
【注釋】
①烏喇特:即今內蒙古烏拉特前旗和烏拉特中后聯合旗。清時為烏拉特府。黃河在此曲折,繞烏喇特山而行,故云“舟環”。②氈廬:用氈做的帳篷,是蒙古人的住所。寒暑共:謂一年四季都住在里面。③“墾牧”二句:說清初政府下令各地方官吏招集流亡,出塞墾荒之事。④陰山:此處指古陰山,即大青山,與烏喇特山相連。⑤橫流:水不按原道而泛濫,橫流入地。⑥夢懸:夢中懸想。青冢:昭君墓。烏喇特山對岸有一土阜,當地人亦稱為昭君墓。詩人見此而想到呼和浩特的青冢。⑦黑河:即大黑河。昭君墓之北。源于內蒙古察哈爾右翼中旗境內。經包頭入黃河。⑧車轍:車輪印跡。⑨永夜:漫漫長夜。
上一篇:(元)張翥《昭君怨》詠內蒙古自治區昭君冢詩詞
下一篇:(元)范玉壺《上都》詠內蒙古自治區元上都城遺址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