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近代散文作品·宋金元·醉翁亭記》簡析
歐陽修著。見《歐陽文忠公文集》,收于《古文觀止》。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作者因支持范仲淹革新主張,遭到舊勢力的陷害,被貶為滁州太守,次年作了這篇游記。醉翁亭在滁州(今安徽滁縣)西南十里。亭由智仙僧主操建造,由歐陽修命名。文章先寫滁州城外景色:四周諸峰環(huán)抱,林壑幽美,再轉到讓泉之水,泉邊之亭,說明以“醉翁”名亭的由來。然后寫山間景物變化之可樂。朝暮四時景色各異,風光宜人,真是人間勝境。而游觀鄉(xiāng)人往來,山歌互答,以及賓客宴會之盛更是其樂無窮。在酣樂的氣氛中,作者頹然而醉。在歸途中,他推究樂的來源:禽鳥樂而返林,而不知人之樂;人又不知太守之樂其樂,由此點出“與民同樂”的主旨。全文以亭為中心對象,以“醉翁”為中心人物,“樂”字流貫通篇,主線突出。其中雖寓有作者失意的心情,但主要表現(xiàn)熱愛山水風光與和平生活的樂趣,基調明快、樂觀。文章展現(xiàn)了一幅色彩明麗多變的風景畫和風俗畫,或移步換形,或依時類寫,或層層遞進。既寫全景、近景、組景、變景,又前后呼應,情景交融。文中用三十一個“也”字貫串到底,構成回環(huán)往復之勢。駢散兼雜,音調鏗鏘,宜于諷誦,為歷代山水游記中的精秀佳作。
上一篇:《散文·兩漢·酷吏列傳》簡析
下一篇:《散文·清代·重刻楊椒山集序》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