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散文作品·臨江樓記》簡析
何為著。發表于1977年1月31日《人民日報》,收于《何為散文選》,見《散文特寫選(1949—1979)》。臨江樓位于閩西上杭縣浮門橋東,“是一座革命的小樓”。在戎馬倥傯的戰爭年代,毛主席于1929年10月揮筆寫了《采桑子·重陽》。文章描敘作者在1976年10月三次登樓的見聞,深切懷念毛主席,縱情謳歌黨中央一舉粉碎“四人幫”的偉大勝利,表現了“勝利一定屬于戰斗的無產者”的深刻思想。作者先回敘1929年毛主席在汀江兩岸播下了革命的火種,勾勒了毛主席在臨江樓上日夜操勞的感人形象。再抒寫粉碎“四人幫”的消息傳到山城后,臨江樓下川流不息的游行隊伍,似海濤般起伏的口號,“從縱情歡笑而又熱淚盈眶的人群中,從舉國上下的一片歡騰中,宣告了中國革命的一個新紀元”的誕生。作者在所聞所思中突出了《重陽》中的詩句“戰地黃花分外香”的深刻含義。全篇把革命的臨江樓作為歷史的見證人,將兩個英雄的十月相聯結,把今昔斗爭縱橫捭闔地交織成篇,構思精巧,詩意濃郁,激情高亢,讀后感人至深。是新時期初的一篇著名佳作。
上一篇:《散文·近代·中國女報發刊辭》簡析
下一篇:《散文·為了忘卻的記念》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