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吳均·王敬伯
南朝梁志怪小說。吳均撰。原載《續齊諧記》(今本脫載》。《樂府詩集》卷六十《宛轉歌》題解、《太平御覽》卷五七九皆引載。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輯釋》選錄。是一則人鬼戀愛故事。敘寫:晉時王敬伯,會稽余姚人。少好學,善鼓琴。年十八,仕于東宮,為衛佐。休假還鄉,行至吳通波亭,系舟于河中渚,登亭望月,悵然有懷,乃倚琴歌詩。俄頃,聞戶外有嗟賞聲,遂見一女子,雅而有容色,向敬伯傳言,說主人悅君之琴,愿共撫之。敬伯遂許。繼而二少女(一為先見者)隨從一女郎來到。相獻酬后,女郎乃撫琴揮弦,調韻哀雅。敬伯未聞此聲,女郎說這是古曲《楚明君》,唯嵇康能為此聲,自嵇氏以來,傳習者只有數人。敬伯欲學此曲,女郎說此曲只有“巖棲谷隱”者自娛而用,當更他曲彈之。于是,女郎乃令小婢取出箜篌,作《宛轉歌》。天曉將別,女郎贈繡枕等物,敬伯亦回贈玉琴軫等。第二天,王敬伯船至虎牢戍,聞吳令劉惠明亡女妙容船中失錦繡等,檢查同行者,至王敬伯船中獲之。王敬伯具以昨夜之事實告,劉乃以婿禮敬伯。作品通過王敬伯與劉惠明亡女之鬼魂于通波亭相戀之事的描寫,曲折地反映了封建社會青年男女對自由情愛的向往。作品情節曲微有致,意境清新優美,人物形象鮮明突出。例如文中描寫,通波亭上,明月當空,二八女郎,撫琴作歌,歌聲婉轉,情思綿綿。這樣的優美意境,令人神往。寫“遲明將別”,男女主人公各深情愛慕,尤其是“女郎悵然不忍別”,則把一個情篤意深、纏綿哀雅的“少女”形象凸出于紙上。這篇作品很有名,《山河別記》(《太平廣記》卷三一八引)、《琱玉集》、《吳郡志》、《姬侍類偶》卷下、《永樂大典》卷七三二八等皆載此故事。勾道興本《搜神記》、《才鬼記》、《艷異編》、《情史》等所記此故事,皆有增飾。參見《王景伯》條。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劉義慶·王彪之母魂》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王植》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