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化民
西漢志怪小說。撰人不詳。原載《括地圖》。見《齊民要術》(《四部叢刊初編》本)卷十引文。又《藝文類聚》卷八十八、《事類賦注》卷二十五、《太平御覽》卷九五五亦引載。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輯釋》亦錄入。這是一則關于蠶的傳說。這一傳說《山海經·海外北經》亦載:“歐 (嘔) 絲之野,一女子跪據樹歐絲。”但本篇記載則與 《山海經》文異。敘述: “化民食桑,三十七年,以絲自裹,九年生翼,十年而死。其桑長千仞,蓋蠶類也。去瑯琊二萬六千里。”這是一個優美的傳說。化民食桑化蠶,以絲自裹,后生翼化為蠶蛾……。顯然,這是反映蠶桑事業的作品。從事蠶桑事業是很艱辛的。作品說化民食桑三十七年,才能吐絲,九年才能化為蠶蛾,這就反映了蠶桑工作的辛勞情況。《山海經》所記女子跪據于樹吐絲,這是一種美好的想象,但情節過簡。而本篇就不同了,情節較為豐贍,結構也較完整,反映了吐絲作繭工作的全過程。其想象更為大膽而奇特。《山海經》反映的只是婦女從事這項工作,而本篇則寫的是“化民”整個部族都在“食桑”而“以絲”作繭; 而這一全過程竟長達五十六年。其生活趣味十分濃厚,義旨也引人深味。李劍國謂,“以化民食桑化蠶事乃別一異聞”,與 《山海經》所記女子歐絲,有“異曲同工”之妙 (《唐前志怪小說史》)。此言極是。“化民”傳說,影響深遠。據《太平御覽》卷八八八引《博物志》佚文謂: “化民食桑,二十七年,以絲自裹,九年死。”魯迅《古小說鉤沉》輯《玄中記》中亦有類似記載。以后又演化出 “蠶馬”的傳說 (見《搜神記》卷十四)。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王琰·劉齡》簡析
下一篇:《秦漢·韓嬰·卞莊子》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