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人經》的主要內容,《度人經》導讀
《度人經》全稱《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是古靈寶道經的一種。撰人不詳。敦煌卷子P2861—2256寫南朝劉宋陸修靜《元始舊經紫微格目》曾著錄此經。一說陸修靜據此經制立道教科儀。
《正統道藏》收此經為61卷。按敦煌經P2337《三洞奉道科誡儀范》卷5《靈寶中盟經目》著錄此經1卷。P2606寫此經亦為1卷,與北宋陳景元所集南齊嚴東 、唐薛幽棲、李少微、成玄英《四注》本同,以道君后序終卷。61卷本中實僅第1卷為此經本文,約5000余字。不同本此卷經序體例亦異,《道藏》本依次為:道君前序、本經2章(靈寶本章、元洞玉歷章)、道君中序、道君譔諸天中大梵隱語無量音(元始靈書上篇、中篇)、道君后序 、天真皇人譔元始靈書下篇、太極真人頌。本經2章為此經正文,宣揚道教的神學創世紀,如說:“元始祖劫,化生諸天。開明三景,是為天根。上無復祖,唯道為身。五文開廓,普殖神靈”。又說大行梵氣周回十方,其中有度人不死、南極長生、度世司馬、好生韓君、司命司祿等神,傳播“仙道貴生”、“仙道貴度”、“仙道貴實”、“體入自然”、“無量大神,皆由我身”等教義。三篇序文述元始天尊召十方天真大神等,為說此經,以及講經誦經之靈驗,在天地運終、星宿錯行、兵革四興之時修齋誦經等事。頌和靈書3篇即所謂諸天內音,用作念誦或音誦之辭。此經1卷極受后世道教尊崇,唐初薛幽棲注《序》即云:“諷誦之篇,則以此卷為首。”《道教靈驗記》等書亦多記念誦此經之驗。北宋時尊奉此經尤甚,陳景元甚至說一切道經“莫不祖焉”。宋真宗也御制序文贊其經教。明《正統道藏》乃以此經居群經之首。
《道藏》本此經卷2—61近40萬字,每卷立一品目,皆敷演卷,義旨而成,章序體例也依仿卷1。據考此后61卷本出于南宋。由歷代道士增補,匯集而成。按唐末道士閭丘方遠《洞玄靈寶大綱抄》說:“《靈寶度人經》……都五十八卷。其經旨在此《度人經》中。其五十七卷皆演說科儀齋法、教戒緣起,宗于自然天書。”故此經大增當在唐代。注家頗多,除上述齊嚴東等4注外,余為本經作注疏或釋音的尚有唐張萬福、宋蕭應叟、林元鼎、元陳致虛、薛季昭、明張宇初等人。諸家皆以卷1為本經,不及其余60卷。
上一篇:《常州先哲遺書》的主要內容,《常州先哲遺書》導讀
下一篇:《度曲須知》的主要內容,《度曲須知》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