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問錄》的主要內(nèi)容,《思問錄》導讀
《思問錄》 是一部哲學著作,王夫之撰。王夫之(1619—1692),明清之際思想家(見“尚書引義”)。有清同治五年(1866)曾國藩、曾國荃江寧節(jié)署補刻《王船山遺書》本; 1933年上海太平洋書店排印 《船山遺書》本;光緒二十四年(1898) 《王船山先生四種》本;1956年古籍出版社 (北京) 出版王伯祥點校 《思問錄》、《俟解》 合刊本; 1959年中華書局再版 《思問錄》、《俟解》 合刊本。
本書2卷,分內(nèi)篇、外篇。第1卷,內(nèi)篇,以探討哲學問題為主。宗旨是肯定外界事物的存在而不受人們主觀意識的影響,提出 “目所不見,非無色也; 耳所不聞,非無聲也。”此外,抨擊了 “廢然無動而靜”之說,認為“一動一靜,闔辟之謂也; 由闔而辟,由辟而闔皆動也”。第2卷,外篇,涉及科學問題,包括陰陽、五行、歷數(shù)、醫(yī)學等??隙ㄗ匀唤缂叭祟惿鐣际沁M化的,并對宋明理學、佛教作了批判。
王夫之的突出貢獻,在于比較正確地解答了哲學的基本問題,豐富了古代唯物主義自然觀,建立了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樸素唯物主義哲學體系。本書作為他的主要著作之一 ,在繼承和發(fā)展張載“一物兩體”、“運行不息”的辯證法思想方面有突出的貢獻。清代以后,絕大多數(shù)進步思想家都從其思想寶庫中吸取養(yǎng)分。譚嗣同曰:“惟國初船山先生,純是興民權(quán)之微旨”。梁啟超在《清代學術(shù)概論》中說: “五百年來學者,真通天人之故者,船山一人而已?!蓖醴蛑畬W說是近代中國啟蒙思想運動的重要思想來源之一 ,對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都發(fā)生過特殊的影響。
參考文獻
- 1. 清劉毓崧:《王船山先生年譜》,光緒12年江南書局刻本。
- 2. 張西堂: 《船山年表》,1938年商務(wù)印書館 《王船山學譜》 本。
- 3. 侯外廬: 《船山學案》,岳麓書社,1982。
上一篇:《歲寒堂詩話》的主要內(nèi)容,《歲寒堂詩話》導讀
下一篇:《戰(zhàn)國策》的主要內(nèi)容,《戰(zhàn)國策》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