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方元音》的主要內容,《五方元音》導讀
《五方元音》是中國古代韻書。清樊騰鳳著,成書于清順治十一年(1654)至康熙十二年(1673)之間。原本已佚,有年希堯增訂本,清同治五年(1866)五云樓刻本等。
樊騰鳳(1601—1664),字凌虛,堯山 (今河北唐山) 人。嗜學不屑時藝,閉戶潛修韻學。嘗謂: “自梁迄明,如 《玉篇》、《廣韻》、《集韻》、《正韻》諸書出,而后學若有皈依,然總未有計及五方者。”因撰《五方元音》 一書,與同邑太學生魏大來往復參訂而成。
此書共2卷。卷首有年希堯于康熙四十 九年(1710)寫的序。次載 “韻釋”一篇,內容有 “反切要法”、“取字法”等。次載 “韻目”和 “二十字母”。其韻目共12,用 “天、地、人”等為名,代表12個韻部。據研究,這12個韻部中包含30多個韻母,茲將韻目和主要韻母排列如下:
天an 人en 龍ong 羊ang
牛ou 獒au 虎u 駝o
蛇e 馬a 豺ai 地i,ei
值得注意的是,《韻略易通》收m尾的侵尋、緘咸、廉纖韻在此書中分別并入收n尾的天、人兩部,說明此時m尾已經消亡。其“二十字母”即20個聲母,茲將字母和音值排列如下:
梆p 匏ph 木m 風f 斗t 土th
鳥n 雷l 竹ts 蟲tsh 石s 日z
剪ts 鵲tsh 絲s 云j 金k 橋kh
火h 蛙w
此書雖然與《韻略易通》一樣列20聲母,但實際僅19聲母,因為云和蛙都是零聲母。值得注意的是,《韻略易通》“文、晚”為無母(微母)字,本書歸入蛙母,說明此時微母已經變為零聲母; 本書 “京、根、堅、干”同屬金母(見母),又說明此時見母尚未分化為k和t’s兩套聲母。卷首又有“韻略”,這是仿照等韻圖體制的表格。共12圖,每圖載一個韻部。圖中橫列20字母,縱列韻目,縱橫交叉處立小韻首字;圖中大致依開、齊、合、撮口分4欄,每一欄又依聲調分上平、下平、上聲、去聲、入聲五行。從圖中可以見到入聲字分配在虎、駝、蛇、馬、豺、地6個韻部中,入聲字改配陰聲韻,說明此時入聲可能只剩有喉塞韻尾。
韻書正文分上、下2卷,韻字先以韻部分列,后以聲調分立,最后以同音字分立。韻字下基本都有注釋,但釋義極簡略,大多僅一二字、三四字。
此書是研究清代北方漢語語音的重要資料。趙蔭棠的 《中原音韻研究》對此書有專門研究。
上一篇:《于湖詞》的主要內容,《于湖詞》導讀
下一篇:《五星占》的主要內容,《五星占》導讀